心细,才能更好地“刹车”

2021-11-13 00: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是故应至心,忏悔六情根。

                    ——《观普贤行法经》



圆教是最殊胜的见。但要入这个最殊胜的见,恰恰需要我们忏悔,消除业障,忏除前愆,也就是以前的过患,然后誓不更造。


“忏悔”这两个字本身就具足了两层含义,

“忏”,是对于过去的错误,我认识到,并且深深追悔;

“悔”,是对这样的罪过,发誓以后绝不再造。所以“忏悔”是有一个时空的概念的。


图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儒家也讲,要“不贰过”,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你有了过错,对自己和别人都造成了痛苦,就一定要刻骨铭心,不贰过。


图片


六祖大师也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用我们的觉来观照我们的身口意,自己时刻检查,如果发现不对就要像开车的人看到红灯一样,马上刹车。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一惟精,允执厥中”,这是中国文化里非常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人心是很危险的,所以人生在世,要有向道之心。而道又是微妙不可思议的,需要很细心地去感受和体会。因此我们学道、行道,心性要专一,行为要谨慎,要知道自己应该站在怎样的立场上,秉持怎样的原则。


图片


越是殊胜的修法,在因地上,越是要微细地抉择。我亲近师父的时候,比较有机会看到那些高僧大德、大修行人,就一直学习着。


师父他人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你想要了解他内在的境界,就看他外在的表现。”所谓叫“内细外不粗”,内细的人,外不会粗的。越是见地高的人,越是大智慧的人,实际上他在细节上就表现得愈发微细、细致。我们所讲的叫无微不至。


后来我就用这个方法去看很多的大修行人,发现真的是这样啊。越是名声很大很大的,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会发现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大大咧咧啊或者怎么样,而是非常细的,对人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图片


世间上也总结,细节决定成败,成大事者都会注意细微之处。有的人也说,失败都不是因为大的上面失败,都是因为局部,因为细微处的不在意,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们修行更是这样,经典里说“菩萨畏因”,就是菩萨特别重缘起,对因把握得非常细致。而“众生畏果”,众生是苦现前了才知道害怕。


所以修行就要细心、恭谨,在这个过程中,以三宝为对境,降伏自己的身口意,忏悔自己的业障,在体悟佛的智慧的同时增长自我的智慧。


图片
图片


但这种消化和成长又是很微细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好比春雨之于草木,是“润物细无声”的。


——三参法师古文殊寺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出家要立主意
· 不要把常住的功德变成自己轮回的资本
· 印光大师:善恶混淆何谈三轮体空
· 嗔心?散乱?愚痴?障碍?对治有方法!——《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三课
· 【文化释说英文有声书】第四篇 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智慧 (二)
· 嗔心?散乱?愚痴?障碍?对治有方法!
· 什么样的人,可以承接重任?
· 心在生死大事上,哪里还想戏怠?
· 嗔心?散乱?愚痴?障碍?对治有方法!——《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三课
· 【人天善法】善积以成名 德积以成道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如何灭除一切苦
· 【西班牙英语韩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认识心的真相
· 舍位成道,为人天师〡唐密传持三祖善无畏三藏大师纪念日
· 怎样在宇宙时空里调台?
· 双十一,“买”与“买买买”
· 楞严与法华,还有来自唐朝的秘密
· 出家要趁少年
· 你还不知道自己的福报这么大吧
· 【人天善法】为什么会心烦意乱定不住神
·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