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心?散乱?愚痴?障碍?对治有方法!——《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三课

2021-11-12 00:00:00 发布: 人气:6

请点击以上图片观看精彩视频(38分钟):

《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三课



   缘起   



欲提毗卢之正印,深达诸佛之真源,天台法脉,不可不明。


天台宗成立于陈隋之际,因实际开创者智者大师住锡于天台山,故称天台宗。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正依佛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中论》为助成,以《大般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引《维摩诘经》、《仁王般若经》、《菩萨璎珞本业经》等经以增信。


一代高僧悟公上人,是教内著名的天台宗法师,曾在天台国清寺追随台宗座主静权大师十年,研习天台教观,深解意趣,止观双运、戒定慧三学皆得教内大德赞许,一生以法华之圆顿摄受众生。


2018年,适值智者大师诞辰1480周年之际,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秉悟公上人之教诲,教弘天台,行归净土,与慧日禅寺僧众一百余人共同研习静权法师著述的《天台宗纲要》。


2021年,正逢悟公上人诞辰100周年。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天台宗纲要》系列视频,溯天台之法脉,忆上人之德海,一起走进佛陀的一代时教!


图片


图片


《天台宗纲要》学记

——第十三课   


第一章、藏教

(五)六即


1、理即

2、名字即

3、观行即

(1)五停心

乙、多瞋众生慈悲观

丙、多散众生数息观

丁、愚痴众生因缘观

戊、多障众生念佛观

(注:“瞋”同“嗔”)


图片


乙、多瞋众生慈悲观 


嗔有三种:非理嗔、顺理嗔、诤论嗔。有的人,没理也会发脾气,有了理,就更加理所应当,得理不饶人。


争论嗔呢?两个人见地不一样,比如说一个不学佛的人,碰到一个学佛的,他会跟你争:学佛有什么好?你为什么吃素?


那怎么办?我们学佛就要明白,他虽然没有学佛,虽然还不明白,请问他有没有佛性?有的。他以后没有因缘觉悟吗?也有因缘觉悟的。他如果有因缘觉悟了,修起来不一定比你慢。所以别觉得他不怎么样,不要局限在这个时空点看。他可能过去比你善根大,可能未来也比你精进。所以看到他的样子,你就看到自己过去不信佛的样子,正好可以忏悔,于他修慈心,于自己可以修忏悔,就不会发起诤论嗔。


不管是无理嗔、有理嗔还是诤论嗔,实际上都不对,都是我们要对治的。


我们平时有道理说道理是可以的,但不要嗔。一起嗔,对方不但不接受你的道理,实际上他也不接受你的态度。


所以要想对方接受你的道理,首先要端正态度。当理不能说服对方的时候,我们要动之以情,让他接受你的态度,再晓之以理,对所有人实际上都是这个道理。


图片


少康大师弘扬念佛法门的时候,先是说,念一声佛,给你一钱。几个月后,念佛的人剧增,大师又善巧引导,念十句给一钱。到后来,大家也不是为了钱了,就是看到这个和尚有意思,看到他自然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所以大街小巷,只要看到这位老和尚就念“阿弥陀佛”。大师到哪里,“阿弥陀佛”佛号就到哪里。


少康大师并没有讲这句佛号有多不可思议、净土法门有多微妙,也没有讲佛菩萨有多慈悲,这就是化物于无形,如春风化雨。我们佛弟子如果能到这种境界,那就是特别棒的了。


图片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


当观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


瞋恚之人,譬如虎狼,难可共止;又如恶疮,易发易坏。瞋恚之人,譬如毒蛇,人不喜见。积瞋之人,恶心渐大,至不可至,杀父杀君,恶意向佛。


汝诸比丘,勿起斗诤!恶心相续,苦报甚重!汝求涅槃,弃舍世利,在善法中,云何瞋诤?世人忿诤,是犹可恕;出家之人,何可斗诤?出家心中,怀毒自害;如冷云中,火出烧身!

瞋罪如是,乃至不受佛语。



丙、多散众生数息观


什么是息?“没有声音,也不结滞,出入都细的叫做息。”息的尽头,就是肚脐下两寸的气海。进气的时候,从鼻开始,慢慢地,细细而没有声音,一直能够吸到、融入到气海。数息怎么数?悟公上人说,数入不数出。数进气,不数呼气。从一数到十,再从一开始数。这样心很快就能宁静下来。


这个方法,不仅仅可以对治散乱,也可以让人身体健康。所以佛教会修行的人,基本上不怎么生病。悟公上人说,“息入气海,能消百病。”


数息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实用,甚至可以证得一心的境界。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


散乱之心,譬如风中灯,灯虽有光明,不能照物;乱心中智慧,亦复如是。智慧是一切善法根本,若欲成就是智,先当摄心,然后可成。譬如狂醉之人,自利他利,好丑之事,都不觉知,散乱之心亦如是。世间好事,尚不能善知,何况出世间法?



《五事毗婆沙论》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谓入佛法者,有二甘露门。一不净观,二持息念。依不净观,入佛法者,观所造色。依持息念,入佛法者,观能造风。



南传《念安般经》


诸比丘,念安般数数修习有大果,有大誉。念安般数数修习可令四念处完成,四念处数数修习可令七觉支完成,七觉支数数修习可令智慧解脱完成。



丁、愚痴众生因缘观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


问曰:佛法中说十二因缘甚深。如说,佛告阿难:“是因缘法甚深,难见难解,难觉难观,细心巧慧人乃能解。愚痴人于浅近法,犹尚难解,何况甚深因缘?”今云何言愚痴人应观因缘法?


答曰:愚痴人者,非谓如牛羊等愚痴;是人欲求实道,邪心观故生种种邪见。如是愚痴人,当观因缘,是名为善对治法。若行瞋恚、贪欲人,欲求乐,欲恼他,于此人中,非善非对治法;不净、慈心思惟,是二人中,是善是对治法。何以故?是二观能拔瞋恚、贪欲毒刺故。



图片

上图:谛闲法师德相


《教观纲宗讲录》 谛闲法师


愚痴众生因缘观者,因缘,有一念十二因缘。三世二世等,十二因缘。若人故有性实断常之计,此属愚痴。观因缘而对治之,则无不克。




戊、多障众生念佛观


“障有三种,一昏沉暗塞障,昏睡无记,可以念应身佛三十二相对治。二恶念思惟障,想作五逆十恶等事,可以念报身佛十力、四无所畏等对治。三境界逼迫障,身忽疼痛,或遇火焚水溺等事,可以念法身佛空寂无为对治。念佛法门,可以对治一切障。这里所说的念佛观,和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念佛法门不同。”


为什么说这里的念佛观跟念佛法门有所不同?因为这里是对治,念佛法门是求愿往生、求佛接引。


这里的三种障是不是很普遍?第一个就是昏沉,“沉暗塞障”,我们普遍都有,“念应身佛三十二相对治”。我们佛弟子,对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实际上也要去学的。三十二相里面,每一相都有不同的功德,都能够对治不同的业障。


佛陀回迦毗罗卫国说法教化的时候,佛父净饭王就请问佛陀:您作为我的儿子,我看着您长大,您的三十二相我很清楚,但以后的众生,怎么能够知道佛陀的三十二相呢?于是请佛陀自己讲三十二相。这本经的名字就叫《观佛三昧海经》。



《观佛三昧海经》


是时父王即从坐起白佛言。世尊。佛是吾子吾是佛父。今我在世见佛色身。但见其外不睹其内。悉达在宫相师皆见三十二相。今者成佛光明益显。过逾昔日百千万倍。佛涅槃后后世众生。当云何观佛身色相。如佛光明常行尺度。惟愿天尊今当为我及后众生分别解说。



二、恶念思惟障。这也是很多的。特别是刚学佛的时候,一方面学着佛,佛的名相、佛的经典还进不去,一方面习气的相续又很猛烈,就要念报身佛十力、四无所畏等。但实际上,我们怎么念佛的十力、四无畏呢?这就比较难。


有上上根器的人,比如禅宗所摄的根器,有可能先见法身,了悟法身再修报身,修了报身再修化身,这是祖师级别的,他可以无误地解释佛法,可以教化众生。但对于我们众生来说,一般是先了解事相的三宝,了解佛传,佛是怎么降生的、怎么成长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什么,然后再慢慢地,福德增上了、业障清净了,才会遇到报身佛的教法,最后再从报身佛的教法到法身佛的教法。


甚至前面也讲过,化身佛是有所谓的正法、像法、末法的,但报身佛、法身佛没有。一般人也不太知道这些,那靠什么?实际上是靠善知识的悲愿摄受。所以这个报身的十力、四无所畏等,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是善知识的悲心,因为观音菩萨就代表报身。


三、境界逼迫障。这就是因为过去的业力、冤亲债主,“身忽疼痛或者是火焚水溺等事”,障缘特别多。这个所谓的境界逼迫障,或是身体里面的境界逼迫,或者是外在的境界逼迫,可以念法身佛空寂无为对治。


但是,有这么多业障的众生,怎么可能知道法身佛的空寂无为呢?只有学佛根器很好的人,才会知道空寂无为的法身,所以这里面本身就有一种矛盾在。那只有谁能弥补这个矛盾呢?实际上就是善知识,善知识来弥补这个矛盾,来填这个矛盾的鸿沟。这种见法身的空寂、法身佛的境界,实际上是要靠善知识更强大的悲愿的。


图片


圆瑛法师


纵使业重障深,虽然念佛,依旧业识翻腾,妄想杂乱。此皆发心不切,念力不充,所以难敌业障。正未可因此,反不念佛。经云,多障众生念佛观。果能一心称念,是人当为诸佛之所护念。


《法华玄义》 智者大师


五停四念者,有定,故言停;有慧,故言观。观能翻邪,定能制乱。数息治散,不净治贪,慈治瞋,因缘治痴,念佛治障道。


《法华玄义》 智者大师


多障众生念佛观者,昏沉障,念应身佛;恶思惟障,念报身佛;境界逼迫障,念法身佛。以忆念三身佛,而对治三障,则不唐施矣。


图片


佛陀三十二相

顶上肉髻相 眉间白毫相 睫如牛王相 

目色绀青相 两颊隆满相 常得上味相

舌广而长相 声如梵王相 四十牙齿相 

牙齿紧密相 牙齿齐白相 上身如狮相

身形端直相 身广长等相 身色金黄相 

身放光明相 一孔一毛相 身毛上靡相

两肩圆满相 两腋充满相 七处隆满相

皮肤润泽相 手指细长相 手足柔软相  

指间缦网相 垂手过膝相 象马阴藏相 

股如鹿王相 足跟高满相 足跟广平相

足下安平相 足下轮形相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人天善法】善积以成名 德积以成道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如何灭除一切苦
· 【西班牙英语韩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认识心的真相
· 舍位成道,为人天师〡唐密传持三祖善无畏三藏大师纪念日
· 怎样在宇宙时空里调台?
· 双十一,“买”与“买买买”
· 楞严与法华,还有来自唐朝的秘密
· 出家要趁少年
· 你还不知道自己的福报这么大吧
· 【人天善法】为什么会心烦意乱定不住神
· 微信公众平台
· 【阿拉伯语泰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什么叫轮回?
· 想想,没什么可贪的
· 越是大智慧的人,他表现的就越微细
· 十方诸佛,都是释迦牟尼佛
· 想想,没什么可贪的——《天台宗纲要》讲记第十二课
· 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会有把握
· 出家要常知足
·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目的
· 建设寺院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