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宣律师与天人的对话】古籍中记载的隶书与篆书之来源

2021-09-18 00: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华夏文明自有文字以来,字形皆不断演变、扩充,每一个字都有很多种写法,比如篆、隶、楷、草、真、行书等,这些汉文字体为中华文化艺术之瑰宝,蕴含丰富用意与美感——行书之流畅、隶书之端庄、草书之潇洒、楷书之严谨……书香代代相传,既是为智慧觉悟之外化,是传承文明之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上一日人间百年,天人跨时空解说汉字传承。


图片
图片

唐代祖师道宣律师 (上下滑动阅读)

释道宣(596-667),原籍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汉富春侯钱让之后。

唐代高僧,佛教南山律宗开山之祖,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世称“律祖”。


大师一生精持戒律,依佛制筑戒坛为人授戒,撰述疏钞解释戒律,大演毗尼,后世尊为中国的律宗初祖。

图片

资料图片

















唐代祖师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曾感得天人来护持、护法,因此有佛门著作《道宣律师感通录》传世,收录了道宣律师与费氏、陆玄畅、王氏等天人的对话。


其中,提及了书法中常见的字体隶书和篆体,现在通识隶书为秦代李斯所发明,但据此书内容,可对中华传统古代字体根源发展出新的推论——自遥远的迦叶古佛时期可能已有隶篆二体,而先秦以来所传的隶篆汉字诸体为近代远承。

图片

《道宣律师感通录》节选一

(道宣律师)初问佛事:益州成都多宝石佛者,何代时像从地踊出?


(费氏天人)答:蜀都(成都旧名)元基青城山上,今之成都,大海之地。昔迦叶佛时,有人于西洱河造之,拟多宝佛全身相也,在西洱河鹫头山寺。


有成都人往彼兴易,请像将还,至今多宝寺处,为海神蹋船所没。初取像人见海神于岸上游,谓是山鬼,遂即杀之。

图片


因尔神瞋覆没,人像俱溺,同在一船。其多宝旧在鹫头山寺,古基尚在,仍有一塔,常有光明。……(西耳河鹫头山寺遗址)其地西去巂州(今四川西昌市)二千余里,闻去天竺非远,往往有至彼者。


自下云云。至晋时,有僧于此地,见土坟随出随除,怪不可平,后见坼(意:裂)开,深怪其尔,乃深掘丈余,获像及人骨在船,其髅骨肘胫(意:肘骨与胫骨)悉皆粗大数倍,过于今人,即迦叶佛时,阎浮人寿二万岁时人也,今时劫减,命促人小,固其常然,不可怪也。


初出之时,牵曳难得,弟子(此处费氏天人指自己)化为老人,指撝(意:指挥挖掘)方便。(晋僧挖出的正是在迦叶佛时在此处翻船的成都人,与他当时运送的多宝佛像和船体残骸)


须臾至周,灭法暂隐,到隋重兴,更复出之(北周发生灭佛事件,佛像直到隋朝才重见天日),蜀人但知其灵从地而出,亦不测其根源,见其花趺(指佛像的莲花座)有‘多宝’字,因遂名焉,又名’多宝寺‘。”

图片

“余(道宣律师)问:多宝字是其隶书,出于亡秦之代,如何迦叶佛时,已有神州书耶?


(费氏天人)答曰:亡秦李斯隶书,此乃近代远承。隶书之兴,兴于古佛之世。


见今南洲四面千有余洲,庄严阎浮,一方百有余国,文字言音,同今唐国。但以海路辽远,动数十万里,重译莫传,故使此方封守株柱,不足怪也。


师不闻乎?梁顾野王,太学之大博也,周访字源,出没不定,故《玉篇·序》云:“有开春申君墓得其铭文,皆是隶字。’检春申是周武六国同时,隶文则非吞并之日也。


此国篆隶诸书,尚有茫昧,宁知迦叶佛时之事。决非其耳目之所闻见也。”

图片

白话文:(向上滑动阅览)

道宣律师又问到,“石像上刻的‘多宝’二字属于隶书,隶书出于秦代。怎么在迦叶佛时代就已有了神州的隶书呢?”

费天人答道:“秦代李斯的隶书,原是近代对远古时代的继承,隶书的兴起出现于古佛时代。

现今南土四周有一千多个海岛,庄严阎浮,那里有一百多个国家,他们的文字语言都与大唐国相同,只因海路遥远,动辄几十万里,得不到转译传播,致使你们这个地方封闭自守,这也是不足为怪的。

律师您没有听说过吗?梁朝的顾野王是太学之中学识最为渊博的人,他四处考察文字的起源,也没找到确切的答案,所以在《玉篇》序中说:‘有人打开春申君的坟墓得到他的铭文,铭文全是隶书体文字。’查春申君竟然是东周列国时代的人,可见隶书并非秦国吞并六国之后才出现的。

六国时代到底是篆书还是隶书,尚且不可测度,怎么能知道迦叶佛时代的事呢。

所以,隶书到底起源于何时,绝不是单凭耳闻目睹的现象就能断定的。”(此处也启发了对隶书和篆体等其他传统书法字体的来源产生新的思考)


图片

01

梁顾野王:公元519年-581年,南朝梁陈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梁武帝时太学博士,著《玉篇》,为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

图片
图片

02

春申君:公元前314年-前238年,又名黄歇,曾任楚相,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道宣律师感通录》节选二


(道宣律师)又问:涪州相思寺侧,多有古迹,篆铭勒(意:雕刻)之,不识其缘。此事云何?


(天人陆玄畅)答曰:此迦叶佛时,有山神姓罗,名子明,蜀人也。旧是持戒比丘,生憎破戒者,发诸恶愿:’令我死后,作大恶鬼,啖(意:吃)破戒人。‘因愿受身,作此山神,多有眷属,所主土地,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二千余里,年啖万人已上。


此神本僧为迦叶佛兄,后为弟子,彼佛怜愍,故来教化,种种神变,然使调伏,与受五戒,随识宿命,因不啖人。恐后心变,故佛留迹。


育王(指阿育王)于上起塔,在山顶,神便藏于石中。塔是白玉所作,其神现在,其郭下寺塔,育王所立。见付嘱仪中。”

图片

白话文:(向上滑动阅览)

道宣律师又问他,“涪州相思寺旁边,有很多古迹,上面有用篆字刻写的铭文,认不出是什么意思。这件事怎么解释呢?”

天人答道:“这是迦叶佛时代的事。当时有个山神姓罗,名叫子明,蜀地人。这位山神过去是个受戒的僧人,平生憎恨破坏戒规的人,发下恶愿说:‘我死之后一定要化为大恶鬼,吃掉这些破除戒规的人。’

这一恶愿便兑现在他身上,他死后成了这里的山神。山神下面有许多部属,他所管辖的地方,东西长达五千余里,南北也有两千多里。他们每年要吃掉万人以上。

这位山神转世之前的那位僧人本是迦叶佛的兄长,后来迦叶佛怜悯这位本是自己大哥的弟子,便来教化他,运用了种种神变之法终于使他服从,给他受了五戒,接着他便认识了宿命,于是不再吃人了。恐怕他以后变心,迦叶佛便留下了这些佛迹。

阿育王在这些佛迹上建起了寺塔,寺塔坐落在山顶上。山神便藏在山顶上的石头里。塔是白玉石彻成的。

这位山神现在仍在,他住的地方下面的那座石塔,是阿育王建立的。在嘱咐的文章中可以见到。”


图片


以字载道,依悟描形,中华文字的每一个字体都有其独到的标准,比如篆体,就有大篆、铁线等分类,皆包含传达着文化个性,代表着中华文明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后,深厚的人文修养与民族智慧。


图片


继承好这些字形字体,也是在向悠远的历史之中积淀储藏的,如远古、正法时代等借助不同优秀文化时期的力量祈祷,来平衡加持我们这个时代与每一个人。

图片

篆隶书法

篆书体式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字形修长,构成上密下疏的视感,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给人以纯净平衡的美感。


从广义上说,则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的如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的篆体主要指大篆和小篆。


敦煌出土《篆书千字文》(部分)


图片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篆体),又名《修禅道场碑铭》,现存浙江天台山智者塔院,也称塔头寺,是佛教天台宗著名石碑,碑文详述了智者大师事迹及传授世次。


其中碑额题字“修禅道场碑铭”,为篆书,径3寸4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上都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 

  为唐代隶书大家韩择木所作

图片


隶书古朴庄重,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字形化圆为方、化弧为直,波磔明显,可分为秦隶、汉隶,横长而直短,整体略呈长方形,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之美,厚重凝聚、庄严典雅。

图片
图片

蔡邕 (133-192),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陈留郡圉县(一说为河南尉氏县、也有说法为河南杞县)人,

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美誉,传世的隶书作品有《熹平石经》。

图片


东汉蔡邕《隶势》有云:“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


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簴设张,庭燎飞烟。崭岩嵯,高下属连。似崇台重宇,增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


图片


《 千 字 文 》(节选)

文:南北朝 · 周兴嗣 | 书:元 · 赵孟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千字文

千字文 【元】赵孟頫

(向上滑动阅览)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

图片

赵孟頫(1254 -1322),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传世隶书作品有《隶书千字文》等。


图片


1921年,弘一大师用了三年时间,其间修《谢客启》一封闭关半年,6月出关的同时《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封面字体为隶书)初稿成。


图片


如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弘一法师的字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


图片


“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笔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上,不容移动一丝一毫”,结构极其准确和严谨。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成佛的资粮,都是平常在因地里的点滴积累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三)
· 这种情感,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
· 【茶香慧日寺】:坚定信心实践修持佛陀教法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 蕅益大师: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学经
· 【文化释说英文有声书】第二篇 探本溯源 佛道遐昌(六)
· 甘露醍醐 | 在这里,小小的一份付出都会结出圆满的果报
· 梦参老和尚:你认为很冤枉的事,其实没有半点不公平
· 修行,有很多“坎”要过,你在哪一关?
· 【咒语观修】《开咽喉真言》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 【音频版】五台山之旅 | 镇海寺
· 修行人不要忽略了作为一个人该有的优良品格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二)
· 请这灵动的莲花代表我们的心,奉献给把佛法住持在人间的善知识
· 【消业培福】合掌的功德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多念佛少说是非
· 【德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汝意不可信
· 【真正的修法】面对一切的境界考验,于道上会
· 甘露醍醐 | 善知识是大因缘
· 日诵净行品35愿——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 善恶业力的牵引,铺就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 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哪怕慢一点也不要紧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