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迷径处 形问影何从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看似明白如话,实际另有奥旨,这是寒山大师的诗最大的特点。
上面这首诗中,寒山大师自己也说,“可笑寒山道”,对于不懂大道的人,出家修行这条路是很可笑的。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下士闻道,大笑之”。
在他们看来,既已出家,总该正正规规,他却头不剃衣不整,有一顿没一顿,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栖身寒岩——都谈不上山洞,只是巨大的花岗岩累叠在一起形成的岩穴。冬天四处漏风,夏天异常潮湿。
因此,“而无车马踪”,他没有世间的朋友。世间人看着他的背影都会说:“我有孩子,不会让他做这样的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状若疯癫,有时在树上写几个字,有时在石头上刻几行字,趁人不注意,跑到人家后山墙写几行字。
一直到后来,知道了他是文殊菩萨化现的时候,才有人去岩石、竹木、舍墙等处收集他所写的几百首诗,编辑成集,从此成为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奇珍,近代以来更是风靡欧美和日本,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寒山诗热”。
寒山大师的诗,他自己也说不像诗也不像偈,但实际上意蕴丰富,意境悠远。懂的人,如春风扑面,一句就能带到法身的境界。“可笑寒山路”,这一条路就是法身的境界;“而无车马踪”,里面没有凡夫,甚至没有小乘,都是大乘的境界,是文殊菩萨的境界。
所以懂的人是甘露灌顶,不懂的人是“叠嶂不知重”。看上去浅显明了,却难以捕捉其中的意境和真义。其实一时不懂也不要紧,寒山大师这样一个以菩萨示现在世间的人,他的诗像清泉一样滋养了中国一千余年,早已在无数人的八识田里种下了善根。
2006年的时候,我在慧日寺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寒山诗”,分享了寒山大师给我们带来的清冽的甘泉、朗朗的松风。那么今天在这里,文殊菩萨的清凉山,又有什么能为我们热恼的轮回带来清凉呢?
在这世间,我们其实没有真正的落脚处。我小时候在上海居住的地方现在早就拆迁了,父母带我们去农村插队落户的村庄也已经没有了,很多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的人、事、物,最后只是留在了记忆中。而一旦去世之后,更是没有几个人会记得你,什么都不会留下,什么也不能带走,你就像没有来过这世间一样。
你在这里念过佛
你在这里流过汗
但如果下辈子你还能投胎为人,当你来到五台山看到文殊寺时,可能就会有特别的感触,泪水会哗哗地流下。因为你曾在这里流过汗、出过力,你曾在这里听过法、念过佛。这方三宝地将记录你在人间留下的痕迹,你的生命将因为三宝而获得永恒。
我从小就对佛塔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一听说哪里有佛塔就心向往之。我家附近有玉佛寺,离静安寺也不远,但我最早去的是离家最远的龙华寺。几岁的小孩子,一次次拿着地图,倒两趟车,去当时还是郊区的龙华寺,为什么?因为龙华有塔。我只对塔有记忆,寺庙是什么并不知道。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点蛛丝马迹,如果我前世与佛有缘,如果我前世喜欢佛塔,在生死轮回中就是这个塔入了八识田。当你在轮回路上的一切,包括你的习气、我执都荡然不存时,在你的八识田里还有寺院、浮屠这一个善根。
所以,你走的这条路别人看不懂,没关系,只要你是向着解脱的方向;你听的法一时还不明白,也没关系,这个种子已经种进你的八识田里。只要你坚持着、相信着,总有一天,这些法会如滴滴甘露,沁入心海。
——摘自2020年9月传喜法师于
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法堂开示
往期精选
这是潘多拉星球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慧」看电影之《阿凡达》
绝地被困16天,13人全部奇迹生还|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强大到令世界敬畏?
【三百年难遇的殊胜日 今日日食功德九千万兆倍】《大吉祥经》合集三集全{精美版}
【超时空的殊胜加持】这张照片,你需要消化很多年(见者增福增慧,业障消除)
(福利)上传下喜法师讲经专辑震撼来袭||在云端,聆听妙法金言
我心但欲与莲并,不染尘埃自清净 ——文殊菩萨圣诞日,慧日禅寺双色莲花盛开
修行要不怕修改,三宝地里的一切都是你修改、进步、最终圆满的助缘
传喜法师《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讲记合集全11集 {精美版}
超越时间之流 创造有序生命 ——慧看电影之《宇宙的构造·时间假象》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慧日禅寺进入结夏安居
如果一千年后,我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回头看现在的自己......?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