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法无我,为解脱之门。透过百法,能通达人无我和法无我,所以学百法而明门。2010年7月,传喜法师为夏令营学员讲解了《大乘百法明门论》。佛教慧日将珍贵的法音剪辑成集,整理成文,普利有情!
十一种善应安住 不放逸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第七课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在我们的生命里,善者有十一条。了解了什么是善,我们就要走在善的道路上。
第一个是信,信什么?相信有因有果,相信乐有乐的因、苦有苦的因。我们相信佛告诉我们的真理,这个信属于善法,指的是正信,不是邪信。
我们相信因果了,然后安住在善法上,安住在快乐的因当中,改正习气,克服自我的缺点,这是正精进。
三有知惭之心,这是一种光明的心态。一方面我们对自己的错误、罪业会生惭的心;另一方面别人功德很大,我们没有修功德,也会有一个惭的心。愧是什么?别人对我们有恩,我们不懂得感恩图报,后来知道了,心中就会有愧。惭和愧的具体含义是有些不同的。
有的人临终恶业现前了,才知道因果不虚,这时他以猛烈的惭愧心、忏悔心念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惭愧心、忏悔心生起来了。愧也是一种光明的心态,一个知惭知愧的人就不会很骄傲,因为谦虚是与道相应、与诸佛菩萨相应的。
“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当一个人达到无贪、无嗔、无痴的状态时,轻安就会现前。轻安是生命非常好的一种境界,它会表现出柔软、透明、六根更加明利。轻安现前,开智慧的基础就有了。
佛已经告诉我们轻安的因是什么。我们信仰佛所讲的因果不虚,按照善法来实践,精进于戒恶修善,具足惭愧,远离贪嗔痴,轻安就会现前。
佛菩萨用无边无际的大智慧对我们众生的机,把道理讲到这么简单,让我们每个人都听懂,然后可以实践。理论上很普遍,实践上又容易行,证果上就很迅速。
“十一不害”,这个不害是什么?我们如果住在生命的高级状态里,越来越接近圣果的时候,会不会放弃?不会,安住在这个境界里就自然不害。所以,戒的体也会产生,这是由定而产生的,轻安就是一个定的境界。
安住于轻安、不放逸,生命如斯,不舍昼夜。生命呈流水一样,这里有一个“行”,行里面又不能执着这个轻安。《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有圣的、善的境界,你也不放逸于境界里,你不能执着。如果你一执着,这个境界就消失了。
往期精选
【古文殊寺奠基三周年纪念短片】我在此等待,那万劫轮回苦海的游子......
【今日月食功德亿倍】视频带你云朝圣缅甸殊胜的风动石——塔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头发
【三百年难遇的殊胜日 今日日食功德九千万兆倍】《大吉祥经》合集三集全{精美版}
【超时空的殊胜加持】这张照片,你需要消化很多年(见者增福增慧,业障消除)
(福利)上传下喜法师讲经专辑震撼来袭||在云端,聆听妙法金言
我心但欲与莲并,不染尘埃自清净 ——文殊菩萨圣诞日,慧日禅寺双色莲花盛开
修行要不怕修改,三宝地里的一切都是你修改、进步、最终圆满的助缘
传喜法师《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讲记合集全11集 {精美版}
超越时间之流 创造有序生命 ——慧看电影之《宇宙的构造·时间假象》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慧日禅寺进入结夏安居
如果一千年后,我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回头看现在的自己......?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