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一念净心成正觉 宝塔毕竟化为尘 胜造恒沙七宝塔 若人静坐一须臾 ![]() |
成佛的正因
《妙法莲华经·宝塔品》文殊菩萨有偈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因为有为法,再宝贝的也是要灭的,宝塔的七宝都是有为的、有漏的,但是“一念静心”能成正觉。这“一念静心”就能契入到,讲经里面有个“无缝塔”,就能契合这个法界宝藏,这个正觉就是成佛的正因。
心如平镜方能映现一切
佛陀所讲的甚深微妙的经典,不离我们的清净本心去体解,否则我们的心如果没有归处,心是漂浮、烦恼的状态,也读不了佛所说的甚深经典,读了之后像没读一样。
虽然纸上有字,但读了之后就好像白纸一样,没有从心里过,为什么?因为心本身就像水面,水如果有波浪是没有办法呈现倒影的。
当水面如平镜一样,各种各样来往的东西,天上的飞鸟、行走的云、树,各种各样的都会清晰地倒影在水里。所以我们的心如果如宁静的湖面,那诸佛微妙的法都会映现。
佛的时空概念:一时
不管公元多少年,佛历多少年,都是世俗的纪年。佛陀时代的时间观念是什么?是“一时”。佛的世界里,任何时候有缘的众生在佛的时空观念中都是同在的——“灵山犹在,法华未散”。因为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的那一刻就已经超越时空了,就已经不再是世俗的纪年法了。
让生命融进佛光 将滴水汇入大海
“信为道源功德母”,世间人因自己的知见无法领会这个“信”,所以他不信;我们信,虽然有所领会,却没有办法领会很深。
但是我们不排斥,对佛的这些“圣言量”,完全是接受的,对于我们生命来说我们是开放的,是虔诚的。然后通过“闻思”积累资粮,慢慢地去体验。
生命的这种境界越来越高之后,从对圣贤恭敬地“信”之外,再提升到深解的、智慧的“信”。
懵懵懂懂地信,“我执”的疙瘩还融不进“信”的对境里面;佛是空间和时间完全都圆满的,此时此刻释迦佛陀就在,但是我们因为自身的狭劣,不知不见,我们在自己的业报里面,没有办法触及到佛陀圆满的福慧的身体。
当我们福报越来越增加,智慧也开了,我们生命的触角慢慢地能触到佛陀,我们的身心就能够融在佛光里面,如滴水而融入大海。
摘录自7月10日传喜法师开示
往期回顾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