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清净 处处相应]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鼻嗅佛之功德香,口念佛号,身体礼佛,意地敬佛,六根都收拢起来,那么一念念佛则一念清净,念念念佛则念念清净;不仅如此,一人念佛则一人清净,人人念佛则人人清净!
一念清净心
一念清净心,到底是指什么东西呢?文殊菩萨说:“一念清净心,便如法王印。”法王印即佛之功德标帜,佛之功德标帜当然全体无垢;换言之,得一念清净心,即与佛之功德相应,所以说,“念佛念心心念佛,修行修心心修行。”
经典里有四句话对“一念清净心”的功德作了透彻性的开示:“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什么是“一须臾”呢?一须臾即是一刹那,在《俱舍论》里面说:“如壮士一弹指顷即有六十五个刹那,一个刹那则有九百个生灭。” 现在讲一须臾之间,连一眨眼都没有,这样子极小极小的时间去静坐一下,究竟会有多少功德呢?胜造恒沙七宝塔!
悟公上人墨宝:六字大明咒
现在大家见到的所谓宝塔不外是石头、水泥、钢筋,或者是木头建筑的,这还算平凡,但现在说是用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珍珠、玛瑙等七宝所造成的塔,你说稀奇不稀奇呢?一个这样的塔还不算太稀奇,但恒沙数这样多的塔,则真的太稀奇了!恒是恒河,印度有个恒河,这恒河的沙粒像米粉一样细,一粒沙一个宝塔,恒河沙数的七宝塔,这不得了呀!
宝塔毕竟化为尘
大家想一想,仅仅一须臾静下来的功夫就有这样大的功德,那么我们为何不去修呢?为什么不去静一下呢?为什么事事要闹呢?为什么总爱打妄想呢?为什么安不下心来呢?
大家再听听后面一句更彻底:“宝塔毕竟化为尘。”纵有这样多稀有的宝塔,还是逃不过生灭的定律,二十四级的台风还是会通通吹倒呀!
最后一句真是了不起:“一念净心成正觉。”正觉就是佛,佛又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中华语言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大家衡量衡量这四句话,一念净心有多少功德?
悟公上人舍利
你们都讲世界上的事情太多了,修行修不来,所以清净心不容易做到!修行到底是不容易的。古来大德说:“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诸师将军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此中“禁城”二字就是比喻我们的清净心。四句的意思是说,修行人欲得清净心,必须摒除无明贪爱的掌控,时刻不为六尘所迷惑;自己若能遇境逢缘都做得主,则六尘依然,烦恼却不起!
所以我常常讲,你们平日用功的时候,一定要三门关牢,什么叫“三门”呢?二只眼睛、二只耳朵、一只口,那就是三门。用功的时候,眼睛看到色尘,会引起胡思乱想;耳朵听到不必要的声尘,念头就会格外地多起来;口一打开,是非都会涌进来,所谓:“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你这三门若然通通不关牢,这一句佛号一定念不好,甚至会打错念头!反之,用功的时候三门关牢,纵色声依然纷繁,我这一句佛号一定念得好。念得好,当然一念念佛一念清净,念念念佛念念清净!这样子修行,时日久了,功夫就深了。
悟公上人墨宝
你虽然没有办法把外面的世界安静下来,但你却可以在任何热闹的地方,把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古人所谓“莫将自心往外寻,何妨外物常围绕”,这就是,处处清净、处处相应!
——摘自悟公上人开示录《蓬莱拾遗》
往期精选
悟公上人告诉我们:这个咒一念,可以消无量罪业(转发功德无量)
【修行法门】在五台山,文殊菩萨教化众生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妙音
恭逢药师佛圣诞,祈愿一切有情远离疾苦、增福增慧、国泰民安!(作何善恶成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殊胜咒语】这个咒语一念可以破所有地狱,救拔地狱众生(内有此真言手印视频)
【殊胜天降月】时过五载,重温传喜法师九华山宣讲《地藏经》……
佛菩萨为我们的生命装藏!无论什么样的业境现前都不要忘掉佛菩萨!
恭逢观世音菩萨出家日:一心称念,有感必应,所求皆如愿(转发功德无量)
传喜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合集全22集 { 精美版 }
(极为罕见!慧日禅寺双色睡莲盛开)莲花在佛教修行里的甚深寓意
汉传佛教蒙山施食殊胜的功德利益(日全食 | 功德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爱因斯坦的选择让我们反思: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合集 全68集(视频&文字精美版)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