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寒山诗集》| 阿兰若处见真如

2018-11-24 00:01:00 发布: 人气:6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寒山大士!

顶礼弘宗演教诸大善知识!

顶礼悟公上人!


《寒山诗集》

第四首

寒山诗

图片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图片


精华摘录: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就像我们现在慧日寺一样,如果想能够在这个世间,安然度世,让我们法身慧命能够健康成长的话,居住在寒山之中才是一个长久之计。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微风掠过松树的时候,就像紫竹林中观自在,这观音菩萨的道场。这是一种比喻,他没有直接讲出这种修法,就像我们坐在禅堂里面,在这里坐香的时候的这种状态。寒山是清净、寂静的,没有车的喧嚣,没有牛马的庸俗低级。不单单清净,而且有法。


<<< <<< <


我们佛陀有戒律规定,一个出家人就是要住阿兰若。


佛经典里,什么样的地方称为阿兰若呢?

一、它是寂静的,没有人畜的干扰。

二,没有非人的干扰。

这两个都成就,才能叫寂静处。


<<< <<< <


为什么我们中国佛教界把寒山大师尊为文殊菩萨?因为他的诗虽然很简单,却把最精华的佛法,轻描淡写地表达出来了。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这什么意思啊?这个“下”是指“寒山之下”,或者是“幽松之下”。但他不知道安住在前四句的境界里,虽然头发都已经斑白了,但是还在那里嘀嘀叨叨,(“黄老”就是泛指道法)读这个,十年读下来还稀里糊涂,从什么地方来的都忘掉了。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很长的一个时间,都得不到一个究竟的依靠处。“归不得”,也是像皈依处一样的。会修行的人,得来全不费功夫;福德资粮不具足的人,踏破铁鞋也找不到!


“寒山”又可以指极乐世界。“微风吹幽松”,这个下面又可以指善知识垂手接引,没有善知识垂手接引的人,虽然在世间你怎么样努力,但是十年归不得,篮子打水一场空!

待续......

点击下面图片

复习过往所学

图片

序言



图片

第一首


图片

第二首


图片

第三首



图片

往期精彩回顾:

慈悲三昧水忏-- 传喜法师朝礼四川三昧禅院后记

朝圣心语 | 从轮回,到解脱,有多远? 一条单轨而已!

请问师父,什么是超度?

“传承的金线" | 大佛寺,一切的起源

“传承的金线" | 随着你的诉说,相遇、相知

“传承的金线" | 在祖庭,感受代代祖师的加持

念了法华3000部,仍被六祖大师呵斥,究竟是为什么?

佛菩萨应化六道感应录 | 薄荷猪的故事

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

明朝高僧憨山大师开悟前的三个梦

梦老谈地藏三经的修行法门,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你的双十一是: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吗?

出国热,带足够的钱就万事大吉了吗?有一点你绝对想不到!

《寒山诗集》| 如何在浮躁的社会,留内心一份清净

《寒山诗集》|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寒山诗集》| 寒山道上行人稀


图片

贤劫千佛心  响崖大德知

现后中救我  脱轮到菩提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佛经|佛法|文化|空性|慈悲



美好的一天从发菩提心开始:

如昔诸善逝 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 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 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 次第勤修学


佛教慧日

分享喜乐 智慧 

图片


相关文章
· 积福修慧最快的法门
· 《寒山诗集》| 寒山道上行人稀
· 莫忘世上苦人多 ——「慧」看电影之《亲爱的》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九 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 二
· 《寒山诗集》| 寒山道上行人稀
· 问答回忆录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八 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 之一
· 《寒山诗集》|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 那些年,请问师父的问题
· 我终于悟到,“教化”众生是不容易的,众生真正需要的是“度化”,总想着教化他人的,走向的是一条弯路!
· 农历十月十五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圆寂纪念日
· “传承的金线" | 大佛寺,一切的起源
· 《寒山诗集》|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 你的生命还有多少可以预约?
· 这个时代呼唤六祖大师为我们找到本地风光——电影《六祖传灯》发布会传喜法师开示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七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九
· 《寒山诗集》| 如何在浮躁的社会,留内心一份清净
· 你不知道的问答
· 你暖和了吗?可是我冷了……
· 《寒山诗集》| 如何在浮躁的社会,留内心一份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