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实际上是诸佛菩萨加持幻化出来的,世间有福德,众生有佛性,寺院就能现前。寺院的建设,是利益世间众生的缘起,而众生的参与,也成为寺院复兴的庄严。
文殊寺从去年五月十五奠基,到今天正好一周年。这三百六十五天,寺院从一块平地到初具规模,一砖一瓦都来自大家勤劳的奉献和供养。人力、物力、财力中,人力要排在第一位。
这一年里,出家师父们除了参加寺庙的建设,每天依然坚持出家人该做的事——五堂功课,除此之外,我们还自己种地,农禅并重。从买建材、扎钢筋、浇混凝土到种玉米、种高梁、种地瓜,一人多用,一人多能,寺院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出家人的身影。
除了僧众,这一年,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义工,已将近上万人次。放弃自己安逸的生活,投入这边艰苦的建设,这上万人在得到三宝加持的同时,也成为这座寺院的庄严。
一座寺庙的重兴,不只是物理建设,在它呈现的过程中会利益到无数的参与者。从出家人到义工,既在建设寺院,也在建设自己。给我们一片地,我们把它建成净土,我们辛苦在其中,也幸福在其中。
但仅是在五台山建寺院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播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希望能通过各种渠道将这股正能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扎根和生长,这才是建设文殊寺的用意。
所以对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义工们,我们除了白天在工地建设,晚上还要在一起点灯、看片,就是希望在建寺的大因缘下,用佛教文化将大家的善心善行坚固和深入,使物理建设和心灵建设能相互庄严相互成就,再以每一个义工为辐射点,利益和影响更多的人。这是我们来建寺院的意义所在。
世界就在我们面前,我们身在其中不只是被动的一分子,我们也可以是人类文化的参与者与传承者,是自我命运的改造者。有了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珍惜在五台山的每时每刻,努力使自己的生命随着古文殊寺的复兴而得到建设和净化。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