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窟,据说与北台顶的天井相通,是五台山最神秘的一个地方。按照佛教典籍记载,三世诸佛的供养之器,皆藏于窟内。尤其是迦叶佛住世时,所造七宝乐器,金纸银书等五类法器,也均由文殊菩萨收入金刚窟,史称“五功德”。
唐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密法传入五台山时,受文殊菩萨接引,隐入金刚窟至今不返。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无著禅师至五台山传播牛头弹时,受文殊菩萨指点,入化般若寺,留下“前三三与后三三”的神密公案。
历史上,金刚窟曾有两寺一窟,般若寺、太平兴国寺、金刚窟,现只留下一座结实敦厚、古朴苍劲的佛陀波利尊者塔。
金刚窟内,上传下喜法师诵经持咒;佛陀波利舍利塔前,法师率众绕塔。以此功德祈愿正法久住,五风十雨,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宝华寺,为明代僧人正参法师所建。院中一座大白塔,据说是从尼泊尔飞到五台山,故名飞来塔。
五台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是一处终年如秋冬的地方,正是《华严经》中的文殊寓所——清凉山。自东汉明帝迦叶摩腾、竺法兰始建大孚灵鹫寺(显通寺前身)时起,佛法即在五台山落地生根。随着经典在震旦各地的传播,亲近文殊菩萨的功德被广泛地颂扬,朝礼五台山,以消除宿业,修福植慧,就成为佛弟子们的一条“觉路之津”。
“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若以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六尘,虽遍朝五台,也见不着菩萨,只有照见五蕴皆空,才能见到文殊菩萨。
至此,五台山清凉界朝圣行圆满,慧日寺、莲花源寺、月明寺的部分僧众参加朝圣,车队刚刚启程准备离开,天空便降下大如蚕豆的冰雹。
愿以此朝圣功德,祈愿天下所有善知识法体安康、长久住世、法轮常转、弘扬正法、广度众生。回施中华民族万姓宗族、列祖列宗以及法界一切如母有情众生,祈愿生者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回心向善,求生净土;往生者莲品高升,同登大宝莲台,同圆种智;祈愿国泰民安、文化长兴、风调雨顺、世界和平!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