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启事】我的和尚爸爸,失踪了!

2022-12-07 11:08: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大家好!


不知诸位有没有看过这样的新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做父母的都知道,养一个孩子可费劲了,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金钱。


如果养上百个孩子呢?


这些孩子,是差点被堕胎的,或是身体残疾的。


父母不愿抚养,想要放弃。


这时,有一群出家人站出来,说:“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你不养,我来替你养!”


他们无儿无女,却被称为“和尚爸爸”。


如果了解他们的收养经历,没有不佩服其勇气的。


狮吼寺的慈师父,也被刘洪叫作“和尚爸爸”。因为他的前世,就是这样一个人。


图片


2018年秋,有300个“孤儿”来到狮吼寺。他们派出一位代表,附到刘洪身上,喊着要找“和尚爸爸”。


程公问,谁是你们的“和尚爸爸”?


刘洪指着慈师父,说:“就是他!”


这个故事,要从五百年前说起……


四川省西南部的高原上,有一座雅庆寺(化名)。许多修行者聚居于此,听经闻法,精进修行。


慈师父的前世,是一位汉族僧人,不远万里来到雅庆寺求法。


他在寺院附近搭建了一座小屋,平时在寺院听高僧说法,晚上回到小屋,思维法义、打坐修行。


一天傍晚,大雪纷纷,慈师父回到小屋,看见门口有一个木箱子。


开箱一看,里面竟然蜷着一个半岁大的孩子。


他赶紧询问附近的藏民,孩子的来处。


有人告诉他,也许这是一个私生子,或是家里太穷,养不起了。


于是,慈师父每日步履匆匆,在寺院和家之间来回奔波。听法的每个短暂课间,他都得跑回家中,为婴儿热牛奶,换尿布。


慈法师抚养孤儿的善名,在藏民之间广为流传。得到赞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弃婴闯进他的生命,无限占用着他的时间、精力和资财。


他也曾想过放弃,却想起法师在讲“慈无量心”时说:“慈无量就像雌鸟养育小鸟一样,以身语意慈爱地对待三界的一切众生。”


他发现,在这片高原上,还有许多孩子等着被照顾。有的父母双亡,有的家中过于贫穷,父母重病在床,他们游荡在荒茫的原野,只能以乞讨或帮人放牛为生。


于是,慈师父一一找到他们,带回自己温暖的小屋,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教他们认字、学佛。


图片


他写信给远在苏州的父母,说明现在的境况,希望他们能寄一笔钱,来资助这些孩子。


父亲是个生意人,家财甚多,始终不能理解生活优渥的独子剃度出家,甚至远赴高原求法的决定。


在回信中,父亲劝慈师父回到江南,许诺将为他建一座寺院,让他担任住持。他想弘法就弘法,想救济孤儿就救济孤儿,只要能回到自己身边,不在那寒苦之地受罪,一切都好商量。


父亲是个内敛稳重的人,信中却言语悲切,几近恳求道:我年事已高,老病无依,所有的家产,将来都是你的。既然你志在修行,我们也不好阻拦,可你怎么忍心弃我们两个将死老人于不顾,反而去帮助那些非亲非故的外族小孩?


话虽如此,依然托人带来了一大笔钱。


慈师父读了信,哭了一整天。哭罢,他擦干了眼泪,继续为孤儿殚精竭虑。


劝儿子回家的老父亲不知道,在自己去世后,托住他不堕地狱、往生善道的那朵大宝莲花,正是儿子为他积蓄的无量功德。


图片


孤儿从一个增加到数十个,又突破百个,直至达到三百多人。随着人数的增多,慈师父的负担越来越重。他陆续建造了几座木屋,又多番化缘,才勉强养得起这些孩子。


这些孩子在慈师父的抚养下,健康快乐,有礼有节。


在生活上,他们互帮互助,大孩子照顾小孩子。


在学习修行上,他们跟着慈法师识字、念佛、读经,每天上早晚课。


在孩子们心里,慈师父就像是现实中的观世音菩萨,比父母还亲,对自己恩重如山。


幸福的生活,在一场暴雪中戛然而止。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连月的大雪封住了下山的唯一出口。存粮在不断减少,孩子们瑟瑟发抖。


眼见孩子们忍饥挨冻,慈师父决定去数公里外的土司家化缘。


他把所有的粮食平均分为十五份,作为他离家半月时孩子们的口粮。又殷殷嘱托几个大孩子,负责照顾大家的日常生活,然后拿起铲雪的铁锹,毅然往山外走去。


一路上风雪凛冽,群兽蛰伏。


茫茫天地间,只有慈师父单薄而坚毅的身影。


他跋涉在厚达数尺的积雪中,生生被冻掉了两根脚趾,却因太过寒冷,而感觉不到丝毫的疼痛。鲜血结成了冰,硌着步履匆匆的脚。


屋外传来一阵虚弱的敲门声,老土司想不明白,谁会在这大雪天串门。当他看见门外雪人一般的慈师父,鼻子一酸。


善良的土司准备了大量的食物、棉袍与木炭,将它们打包捆在牦牛的背上。他又劝慈师父住上一晚,治疗被冻伤的双脚。


慈师父委婉拒绝,他不敢想象,如果自己晚回一日,孩子们会冻成什么样。他大口喝了几碗奶茶,吃了一顿饱饭,冒着风雪严寒,牵着牦牛就往家的方向走去。


土司目送法师瘦弱的身子在雪地里越走越远,逐渐成为一个小黑点,一直到消失在皑皑白雪中。


十天后,孩子们依然乖巧地住在小木屋里,大孩子照顾着小孩子,每日诵经念佛,参加着早晚课。


他们苦苦等待着,等到天晴了,雪化了,群山又绿,野花盛开,慈师父却再也没有回来……


图片


转眼数百年已过,孤儿们终于找到了转世后的慈师父,他们附在刘洪身上,痛哭流涕:“您去哪儿了?您为什么不要我们了?”


慈师父听完孩子们的叙述,也一头雾水,他不明白自己化完缘后,为什么不回家。


于是,孤儿从刘洪身上退出。刘洪又请来了慈法师的前世,让他附在自己身上。(注:此时,阿赖耶识记忆种子打开,前世的自己会出来,通过刘洪讲述当时的情景。)


他说:在离家还有一半路程的地方,有一片巍峨的群山,人烟罕至,是雪崩的多发地带。


慈师父途经此地,心颇惴惴。


此刻,牦牛偏偏打了一个洪亮的响鼻。


原本脆弱的积雪受到震动,形成了雪崩,海啸般从百米高的山峰上奔腾而下,瞬间吞没了慈师父。


纵使他急切想把衣食送给孩子们,却已是有心无力。


如今魂归来兮,他悲泪涟涟:“我对不住那些盼着我回家的孩子们啊。”


三百个孤儿,寻师五百年。


好在今日,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和尚爸爸”!


他们说,要在狮吼寺做义工,继续和慈师父一起生活,一起修行。待福德因缘成熟,往生极乐世界。然后从极乐世界乘愿再来,做像“和尚爸爸”这样的人,广利众生。


事后想想,轮回中的我们,谁又不是流浪的孤儿呢?寻寻觅觅,六神无主。


幸有弥陀慈父,宏开净土门,同归极乐国!



(文中人物、寺院系化名)

图片来源:《间谍过家家》




故事点播:

在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你最想看的一个。

票数最高的选项,这周六就讲它!





图片



相关文章
· 修行路上,他是所有利乐的源泉
· 念佛要念得老实,要念得真信、确信
· 吾心自有光明月,此心安处是吾家|回归我们的赤子之心
· 为什么要纪念那些高僧大德?
· 这些极具加持的经典,你读过吗
· 代人受刑
· 学会用智慧统领全身
· 既然佛菩萨有大威德,众生为什么还轮回?
· 一代宗师传奇的前世今生 | 窥基大师纪念日
· 除了以戒为师,还要以什么为师?
· 他是唯识宗二祖,玄奘大师高徒,人称“百部疏主” | 窥基大师纪念日
· 人药王子
· 修行人该有的状态
· 有了高标准,哪怕达不到,还是会进步的
· 在心灵的渡口与你相逢|活着,到底需要什么?
· 原创漫画 |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 我的师父,他就是无尽的宝藏!
· 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 从他身上,我们更能理解佛菩萨
· 这种温暖的暖流,就是纯纯的法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