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人之所以成为人,
一定是由人的道德和信仰高度决定的。
人类道德的缺失,
一定是人类退步的重要标志。
所以,中华民族的复兴,
乃至人类文明的复兴,
一定是道德的复兴。
- 壹 -
道德复兴最具普遍价值,它可以让每个生命找到自己。用中国民间的说法来解读,就是让灵魂再落到身体里,也就是传统文化所说的“身心合一、知行合一”。
我们国家提倡“不忘初心”,那对整个人类来说,每个个体生命该怎么发起初心呢?
“初心”在佛教叫大道心。在佛教的三皈依中,“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这个“大道”是天下共有的,不是每一个人私有的,但大道的体悟又是不可替代的。就像亲人一样,即便关系再好,喝水还是要各喝各的。
所以,身和心要合一,知和行要合一,灵和肉要合一,在佛教的修行上,这叫落堂,即一颗散乱的心落地了,禅堂里可以得轻安了。所谓“人在座上,心在身内”,这是一种非常安定的状态。
业际不颠倒,身口意清净,这是自利;带领众生回归正觉,那就是利他。所以,心安即净土,正觉即莲台。
三宝地最核心的力量一定是带领众生找到生命正确的依止,甚至体解大道,回归正觉。一个人能够回归正觉了,就是这个世间的中流砥柱,就能把这种学问传递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让更多的人恢复正觉,身和心合一,见和行合一,灵和肉合一。身心有了着落,就是一个幸福的人,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幸福指数极高的社会。
- 贰 -
虽然我们搬的一块砖好像没有多大的价值,但我们的目标是远大的。当一个普通的建筑物被赋予一种甚深又美好的愿望时,它就变得不同了,我们也就能理解佛陀的生命情怀了,就能解读佛陀的福慧圆满了。
有一位善知识说:“如来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那是否可以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安立佛陀呢?回答:否也。安立佛陀不是因为祂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身,而是因为祂现证了法身。”善财童子的福德资粮本来就是很超胜的,却依然能跋山涉水,来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给他开了根本智,用我们汉传佛教来说,就是要具足法身的见地,而不是在相上。
这就是法脉传承的重要性。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们能看到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不能代表佛,那到底怎么才能代表佛?佛德是什么?佛的中观思想是什么?这些都是要通过善知识的指导去修出来的。但是真相的开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我们出家,或者学佛了,终其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的学处就是要求真相,要明心,要明理,要了解诸法实相。
我们共住一个道场修行也是这样的,要寻找根本的智慧,看到最殊胜的境界,这样我们也会共住得特别好。心智越高,对别人也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殊胜见解;如果见地很低劣,看谁都是凡夫,都是业障,不仅不能包容别人,不能随喜别人,自己也会生烦恼。
我们见到的这个世界,是由我们自己的见地和智慧高度决定的,智慧又需要以福报为基础,所以,我们在这里到底是建庙还是修行?是建外在的道场,还是内在的道场?这是非常奥妙、非常奇特的一种修法,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参悟的。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