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净土,正觉即莲台

2022-11-13 00: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人之所以成为人,

一定是由人的道德和信仰高度决定的。

人类道德的缺失,

一定是人类退步的重要标志。

所以,中华民族的复兴,

乃至人类文明的复兴,

一定是道德的复兴。



图片





- 壹 -

图片



道德复兴最具普遍价值,它可以让每个生命找到自己。用中国民间的说法来解读,就是让灵魂再落到身体里,也就是传统文化所说的“身心合一、知行合一”。

 

我们国家提倡“不忘初心”,那对整个人类来说,每个个体生命该怎么发起初心呢?

 

“初心”在佛教叫大道心。在佛教的三皈依中,“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这个“大道”是天下共有的,不是每一个人私有的,但大道的体悟又是不可替代的。就像亲人一样,即便关系再好,喝水还是要各喝各的。

 

所以,身和心要合一,知和行要合一,灵和肉要合一,在佛教的修行上,这叫落堂,即一颗散乱的心落地了,禅堂里可以得轻安了。所谓“人在座上,心在身内”,这是一种非常安定的状态。

 

业际不颠倒,身口意清净,这是自利;带领众生回归正觉,那就是利他。所以,心安即净土,正觉即莲台。

 

三宝地最核心的力量一定是带领众生找到生命正确的依止,甚至体解大道,回归正觉。一个人能够回归正觉了,就是这个世间的中流砥柱,就能把这种学问传递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让更多的人恢复正觉,身和心合一,见和行合一,灵和肉合一。身心有了着落,就是一个幸福的人,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幸福指数极高的社会。



图片










- 贰 -

图片



虽然我们搬的一块砖好像没有多大的价值,但我们的目标是远大的。当一个普通的建筑物被赋予一种甚深又美好的愿望时,它就变得不同了,我们也就能理解佛陀的生命情怀了,就能解读佛陀的福慧圆满了。


有一位善知识说:“如来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那是否可以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安立佛陀呢?回答:否也。安立佛陀不是因为祂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身,而是因为祂现证了法身。”善财童子的福德资粮本来就是很超胜的,却依然能跋山涉水,来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给他开了根本智,用我们汉传佛教来说,就是要具足法身的见地,而不是在相上。

 

这就是法脉传承的重要性。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们能看到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不能代表佛,那到底怎么才能代表佛?佛德是什么?佛的中观思想是什么?这些都是要通过善知识的指导去修出来的。但是真相的开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我们出家,或者学佛了,终其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的学处就是要求真相,要明心,要明理,要了解诸法实相。

 

我们共住一个道场修行也是这样的,要寻找根本的智慧,看到最殊胜的境界,这样我们也会共住得特别好。心智越高,对别人也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殊胜见解;如果见地很低劣,看谁都是凡夫,都是业障,不仅不能包容别人,不能随喜别人,自己也会生烦恼。

 

我们见到的这个世界,是由我们自己的见地和智慧高度决定的,智慧又需要以福报为基础,所以,我们在这里到底是建庙还是修行?是建外在的道场,还是内在的道场?这是非常奥妙、非常奇特的一种修法,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参悟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念念正觉,可以滋养法身

过去七佛共说,持诵可消灭重罪,得平安吉祥

【清凉福城】回归正觉即修行

往生,佛菩萨需要你的配合

家风和家具,哪个更重要?

修行的重要三部曲

甘露醍醐 | 做什么都不着相,做完就归于零

这颗糖,还要吗?

这辈子我们一定是凡夫吗?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三)
· 每一天,都不曾重复
· 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只有两个
· 师徒之间的心心相印
· 上梁,有很多美好的寓意
· 三尊佛聚到一起,都会聊些啥?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31)
· 日日是好日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二)
· 信真法界宽,愿切极乐近
· 《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谁?三百年的秘密终于揭开!(真实因果故事)
· 【妙法堂记要】修行要找到生命的坐处
· 双十一还在“买买买”?|什么能带来真正的开心和幸福?
· 若频道不对,我们还怎么得度?
· 七岁沙弥证阿罗汉果的宿世因果
· 释迦佛陀为什么要介绍我们去极乐世界?
· 在宇宙间留下我们的“功德足迹”
· 怎样提高修行的效率?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一)
· 这一生,可以活出百千万亿生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