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频道不对,我们还怎么得度?

2022-11-11 06: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学佛就是为了开智慧

找到自己的佛性

自己的佛性就是自己生命的保障




图片





《心经》的开篇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我师父也告诉我,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要念“观世音自在菩萨”,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特色。


普陀山有一面墙壁,上面雕刻着巨幅“南无观世音自在菩萨”的名号。我师父经常在饭后,尤其是黄昏的时候,在那个巨型的观世音菩萨名号前踱步。


有时候我师父喜欢跟那些朝山的年轻人说,你们爬爬看。在普陀山,这是一个秘密,如果一个人在这面雕刻着观音菩萨名号的墙上爬,就能看出他跟观音菩萨的缘分怎么样。有的人跟观音菩萨缘分好,就能扒在“南无观世音自在菩萨”这几字上面,有的人就不行。能够扒住的,能够吸牢的,我师父都说:“好的,好的。”这也成为他们朝圣的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



图片



禅门公案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禅师:“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禅师讲的这句话非常通俗易懂,“求人不如求己”。我们不要忘了自己是三宝弟子,我们虽然信仰佛、皈依佛,但不要忘掉佛告诉我们的方法。



图片



佛为什么来度众生?因为每个众生都有佛性。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佛性,自性自度,这样,诸佛菩萨就能加持进来了,否则一窍不通,频道不对,我们怎么得度?佛菩萨加持我们也是要通过我们的自性佛加持的,如果我们离开了自性佛,造有漏业,还怎么加持我们?佛菩萨绝对不会加持我们轮回啊!


观音菩萨加持我们什么?加持我们有正念。我们能自性自度的时候,观音菩萨就能加持我们了。所以韦陀菩萨说“你若真修,我必护法”,你真修行了,不愿意轮回了,自性自度了,韦陀菩萨就给你护法。否则韦陀菩萨护什么法?护你的前提是你要有法。


在修行上,这个很重要的,佛法那么多,修任何一个法都可以解脱,因为法法都是解脱的。


有信仰的人要把尺度调一下,虽然求佛、求师父是对的,但也要求自己;对于没信仰的人,他不知道信佛就是信自己,更不知道信自己的什么。不皈依就不知道自己的什么是不生不灭的,而学佛就是为了开智慧,找到自己的佛性,自己的佛性就是自己生命的保障。


观世音菩萨虽然大悲救苦,却要给我们示现“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寻声救苦;“观自在”菩萨,是指祂救苦的能力从诸法的空性里来。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观音菩萨能证得水性是空、火性是空、地性是空、风性是空,所以才能救度水难的众生、火难的众生……种种难在观音菩萨的智慧里都是了不可得的,所以祂才能易如反掌地救众生。



图片



除了救我们,观音菩萨也给我们示现、做榜样,我们要如是去行持。行持的同时,还要加上信仰的温度,因为它不仅是知识性的积累,或者是一个工具性的操作。没有信仰的前提,没有感恩心,没有菩提心的光泽,你的“照见五蕴皆空”又会陷入工具学,陷入“修行唯物主义”。


修行的唯物主义也会有障碍,因为这样的人的感恩心、信仰的心会比较单薄,哪怕个人修行再得力,也容易出现障碍,这样的人尤其不能有力地住持佛法,当他结缘众生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力量是那么脆弱、微薄。所以,只有我们对三宝充满信心,尤其是有清净的传承,才堪于住持三宝。


这既需要理性,要有智慧,也需要慈悲,也需要感性。佛法里最重要的得度的因还是虔诚,因信得度。但这个信仰又需要我们去实践,这样才能产生深解信。


哪怕我们修行得再好,还是需要信仰来支撑的,要回护到我们的信仰上。而不是说一条线地走,否则走着走着就容易走岔了。我们智慧的实践跟虔诚的信仰要相互盘旋、相互纠缠,就像我们的DNA一样,两条主线当中还有触点,就这样旋转着无尽生长。


今天告诉了大家观世音菩萨的悲智双运,既要观自在,也要看看观音菩萨是如何顶戴自己的师父阿弥陀佛的,所以不要把学佛单纯地只看成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它更需要我们有心灵的依托,有信仰的温度。


——摘自三参法师开示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深信因果③|要用智慧来辨别一切


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什么是生活禅?为什么要提倡生活禅?





相关文章
· 七岁沙弥证阿罗汉果的宿世因果
· 释迦佛陀为什么要介绍我们去极乐世界?
· 在宇宙间留下我们的“功德足迹”
· 怎样提高修行的效率?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一)
· 这一生,可以活出百千万亿生的效率
· 【茶香慧日寺】如何“日日是好日”
· 红烧南瓜,这样做才好吃!
· 报恩就是修行,修行在报恩
· 透过佛法看生命的算术题“1+1=?”
· 只要肯发心,就会不可思议
· 锡杖的甚深意义
· 出家人吃饭, 都在想些啥?
· 胜者王求福德
· 学智慧,要带一点“木瓜”的感觉
· 能够这样做,下一刻发生的一定是美好的事情
· 庐山烟雨浙江潮,你见过自家风光吗?
· 愿一切众生寂静慈悲、身心调柔——日诵净行品90愿
· 修行,放松一点
· 正觉,是我们的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