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吃饭, 都在想些啥?

2022-11-10 00:00: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禅林象器笺》云:

“僧众入斋堂进食,不着不贪,是为过堂。”

 

在寺院中,出家人用斋的地方叫“五观堂”。这个名字源于佛教中的“食存五观”:


图片


在进食时心存这五种观想,是一种修行、修德、修身的方法。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这一观,是思惟食物的形成过程和施主付出的代价。


《大智度论》云:“思惟此食,垦植耘除,收获蹂治,舂磨淘汰,炊煮乃成,用功甚重。”


吃饭时,观想所吃的每一口饭,都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劳动,又是十方信众减损自己所用而供养给寺院和大众享用的,所以应当思量这顿饭的来之不易,以感恩心和惭愧心受食,策励求道修行之心。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这一观,是思惟接受供养的条件。


所谓“无功不受禄”。吃饭时,应当思考忖度自己的道德行持是否有所缺失,是否对得起面前的饮食供养。若是营三宝事、克己利人,是为圆全,当受此食;若是不念三宝、随心侵损,就是缺失,应当心生惭愧,赶快用功修道,如此才堪受供养。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这一观,是要提防对饮食起分别心的过患。


一般人很容易对“上味之食”起贪心、对“下味之食”起嗔心、对“中味之食”起痴心。贪嗔痴三毒是一切恶法的根本,修行人在受食时应当慎护正念,防此三心、远离过患。


图片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这一观,是强调食物如药,不应执着。


疗养色身,以证法身。吃饭时,应当把所受之食当作良药,为治疗身体的饥渴之病,避免身形枯槁,滋养身体用功办道而食用。对此药食,不起贪著、好恶分别。经典中有这样的譬喻:如用油膏车,但是取其滑而易转,不问油味好与不好。吃饭时也应当如此观想。

 


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在吃饭时,要诚心观想:

在道业没有成就之前,我还需要这个身体。色身的相续,必假饮食;若不食,则饥渴病生,道业何成?


所以,吃饭是为了修行、成就佛道、利益众生。将饮食视为助道的正缘,维持健康的身体,以更好地去精进修行、成就道业。如果有这样的发心,那无论吃什么都是“斗金易化”。

 

图片


法师说


寺院的斋堂称为“五观堂”,修道之人即便在吃饭,也能够回光返照,处在道的状态里。


中国传统文化里说,“民以食为天”。“吃”不仅像天一样大,也有天地大道在其中。


如果带着贪嗔痴,吃会吃出罪恶来;如果觉醒了,发菩提心,吃也可以吃出功德来。所以佛陀告诫我们,虽然吃着饭,但不能陷在吃饭的境界里。吃饭是为了长养道,有了道就能禅悦为食,这才真正是以道养道,才可以成道。


我们佛弟子,特别是要想超越轮回的人,在吃上不仅有选择,甚至每天吃的时候还要提醒自己,要食存五观。虽然有道德地吃、有选择地吃,有所吃有所不吃,还是要心生惭愧。我们真正的、究竟的食物是什么?禅悦法食。要想成法性身,必须要有法性食。




▻▻▻

食存五观


你吃饭时,

在想些啥?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长按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575



相关文章
· 胜者王求福德
· 学智慧,要带一点“木瓜”的感觉
· 能够这样做,下一刻发生的一定是美好的事情
· 庐山烟雨浙江潮,你见过自家风光吗?
· 愿一切众生寂静慈悲、身心调柔——日诵净行品90愿
· 修行,放松一点
· 正觉,是我们的莲台
· 福力王有大福德(五)
· 佛有无量宝,你承接得住吗?
· 【茶香慧日寺】:榜样的力量
· 放生、不杀生,就是从地狱中自救(下) ||《地藏菩萨传》(第42回)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十五)|佛在因中,发愿起行,愿行圆满,庄严净土
· 他是中土禅宗三祖,生死自在,站立往生〡僧璨大师纪念日
· 如何拥有精神世界?
· 教你一个极其殊胜的修法
· 你真的了解五台山吗?
· 福力王有大福德(四)
· 这一领袈裟的功德,是要真实修出来的
· 今日立冬|你所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 生活是如此地残酷,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