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冬
。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今天,我们迎来立冬节气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今天,我们迎来立冬节气。“立”为始,“冬”为终。这是属于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朔风起,万物藏,大自然将迎来新一轮枯荣。
冬,四时尽也。
——《说文解字》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后汉书·张纯传》
在我国古代,“立冬”还是重要节日。是“四时八节”之一。“天子出郊,行‘迎冬’之礼,赐群臣冬衣、温帽,矜恤孤寡。宋代以后,人们还要在‘立冬’当日更换新衣,拜贺尊长并互相拜谒,称‘拜冬’。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
立 冬 三 候
一候水始冰
水面开始逐渐凝结,山青水色的倒影,被洁白冰面上的灿烂光芒逐渐覆盖。
二候地始冻
土地开始凝寒,薄薄的一层冰面下,却酝酿着生机。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古人认为:雉鸡在立冬后即化身为大蛤。天马行空般的想象,饱含的是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认知。
立 冬 诗 词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唐)白居易《早冬》节选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宋)范成大《立冬夜舟中作》节选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寒夜》节选
立 冬 养 生
二十四节气中,四季的开始被称为“立”,立冬也往往被认为是冬季的开始。此时,气机变化明显,很多人容易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发病或病情加重。
自立冬开始,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由降变藏。人感天地气机变化,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故冬日养生当重视阳气的敛藏。
立冬起居·晚起早睡
冬季起居养生以敛阳养阴为根本,《黄帝内经》中指出,冬日养生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早睡晚起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立冬饮食·多食汤粥
立冬过后天气转冷,空气湿度小并常伴有大风天气,会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粗糙脱屑,甚至皲裂。
此时当注意滋阴润燥,饮食上应多喝水、多熬汤羹、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豆制品、所有黄色蔬菜和水果。在进补方面,大家需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不宜肆意进补。
此外,由于天冷,不少人减少了户外活动,所以,在三餐搭配上,应在早餐时吃饱、吃好;晚上适当进食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但不宜过量。
立冬运动·轻缓为宜
立冬后运动时间应在早晨待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
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故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汗出为度。尤其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者,禁止剧烈运动,且要避免寒冷的刺激。
很多人喜欢冬泳健身,但事实上,冬泳并不是人人适宜,冬泳运动剧烈、氧气消耗大,对心肺功能要求高,所以身体素质较差或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谨慎选择。
立冬情志·平和少气
冬“藏”即神藏于内,养生避病应力求精神安宁,遇事节怒,宠辱不惊。
冬季万物凋零,且光照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可适当晒晒太阳,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或者与友人倾诉,可以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
切忌情绪激动及与人争吵,生气动怒容易肝气郁结,对心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愉悦身心的运动,如听音乐、养花等。
大愿法师立冬节气养生方
立冬时候是属于干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燥气是最重的,所以立冬这一天不能够大补,可以清补,服用何首乌粥。
做法是:制何首乌25g 、 煮水后弃渣留汁, 汁中加枸杞子10g 、大米50g、(亦可加5粒红枣同煮)将熟时加适量红糖就可以了。有补气血,益肝肾,降血压,抗衰老功效。
——摘自大愿法师《药师法门健康随许法》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