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珍惜,不要辜负佛陀的大恩德

2022-11-05 00:0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佛说出家功德经》中讲到,一个人本来罪业很重,要堕地狱的,但由于出家的缘故,可以二十劫中七返生于六欲天而受乐无穷,最后还能得道。

 

佛陀的无量威德、佛陀的福慧圆满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现在学到了佛,走进了佛门,尤其是出家了之后,沾着佛的光、三宝的光,命运就转变了,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修行,不要辜负佛陀的大恩德。





《佛说出家功德经》



于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

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

二十劫中常受生死。

世间之乐最后人中。生福乐家。

壮年已过。诸根熟时。

畏于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

成辟支佛。


图片


图片



经典中讲到,修行需种好三种福田:


其一,报恩田,亦曰恩田。

《优婆塞戒经》中云,“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对父母、师长、善知识,于国家众生有恩的人,我们能去报答、孝敬,这就是在自己的生命里所播种下的恩田。


其二,功德田

《俱舍论》中称,“功德田者,谓佛法僧”。《三藏法数》也如是云,“功德福田,谓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非但成就无量功德,亦能获其福报。是名功德福田。”


三宝为众生无上福田,恭敬供养三宝得无上福。对诸佛菩萨我们能恭敬供养,能依教奉行,能闻思诸佛菩萨的言教,对着三宝的圣贤对境虔诚忏悔,这就是以诸佛菩萨的甚深威德、果地的加被,为我们的无上功德田。


其三,贫穷田,亦曰悲田。

《优婆塞戒经》中云,“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所谓悲田,指以施惠于贫穷的人,对于鳏寡孤独等苦难众生,当以悲悯之心施以无畏,能有同体之感。


我们能够具足悲田的功德,就是来自于众生的,正如《华严经》所云:“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菩提的根芽是扎根在众生的土壤里的,没有大悲水的浇灌,不与众生生同体想,不把众生当作父母一样地去顶戴,救度他们超过自己,没有这种心是不可能有佛果的。


所以,我们以前解释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时候,重点就告诉大家,把众生放在第一位的是好人;把自己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叫不善之人。好人和坏人的分界线就是这个。


图片












图片



小乘的无我是灭“我”里面的恶业,我执、我见,他要斩断这个轮回的根,小乘的戒律重点也在断恶上。而大乘菩萨戒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恶的终止,一个是对善的行持,也就是“止持”和“作持”。对于恶业,应当令它止,不应作恶,这是戒的一部分;同时,善应当行,当作的善,“不作”为犯,这也是戒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佛弟子每天捧起饭碗,“三匙有节”,第一口“愿断一切恶”,第二口“愿修一切善”,第三口“愿度一切众生,我愿成佛道”,一定要好好地念给自己听,听到心里去,把吃饭跟佛法联系在一起。否则,如果不以法的饮食来滋养身心的话,我们就不能称为修行者。


我们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克服了种种的生活习惯来到佛门圣地,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我为什么而来?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只有我们人才会选择追随真理,才有这样高贵的品格啊。所以,既然我们克服种种的困难已经来到了这里,每天都要以佛法为食,把佛法作为生命的中轴,不要忘掉这个最核心的主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和合,既是修行的底线,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见地的提升,必然引发五蕴的革新

什么才是出世间的成就?

记住这一分钟的开示

和合的力量  ——慧看电影之《功夫熊猫》

即使有一万个理由,也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造了业,忏悔真的有用吗?

这四个字,是修行的核心

观音菩萨的礼物,你收到了吗?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福力王有大福德(一)
· 结果在因中
· 【茶香慧日寺】:文化自信
· 天冷了,这些水果“趁热吃”功效更加!教您几种吃法~
· 净土与禅,不同在哪里?
· 微信公众平台
· 声声棒喝醒世迷,句句费闲策道人〡憨山大师圆寂纪念日
·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 气盖乾坤,目撑云汉 | 憨山大师殊胜纪念日
· 怎样改变命运?
· 普度王子行布施(下)
· 佛陀的圆满可以在人间拷贝
· 他结婚十年,生不出孩子,原因竟然是……(伤害老婆,会遭到哪些报应)
· 古调重弹 律意谁传——纪念当代恢复二部僧传戒四十周年
· 净慧长老最后的叮嘱
· 一生梦缘,百年传奇〡纪念佛门耆宿梦参长老圆寂五周年
· 日月有升沉,佛光无生灭
· 受戒和持戒的殊胜功德
· 普度王子行布施(上)
· 信佛,信的是至善圆满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