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贤精神
作为佛教徒,实际上我们非常关心国家的命运。我们一直也祈祷着,我们念佛、打坐、修法、持戒,种种功德我们都会回向国家。作为寺院,晨钟暮鼓是直接跟国泰民安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修行人每天上报四重恩(三宝恩、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我们是非常地关心。
佛教的每一步重大发展都是跟国家命运在一起的。每一代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情感,对文化、对精神文明的分量占的这种重视度,我们都非常地关心的。这实际也关系到,不仅佛教的命运,乃至整个人类命运都会息息相关。
佛法是一定符合于人类幸福需求的,符合于精神文明的高度的,这一点上我们非常自信。但是我们也期盼着拥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能够理解、能够支持,那不仅是佛教之幸,更是国家人民之幸。
作为国家层面,领导人在很多重要讲话上,都再次再次强调,“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其中“文化自信”里面就包含有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并且很重要地讲到,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现代化取得的成就。所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还要紧紧地依靠着传统文化的。这个特别地接地气,没有高尚的精神文明,怎么能标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它的进步、它的文明呢?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很多都是关于人的文化,关于怎么戒恶修善、抑恶扬善,怎么样把人为善把它合理化,把它上升到生活的层面,上升到道、形而上的层面,从理论到实践它是非常完整的一套体系。这是我们人类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这是符合于“道”的。古代的“道”学也叫“礼”学,最后也称它叫“心”学,所以这个“心”它是符合于“礼”的,这个“礼”是契合于“道”的,是这样子总结摸索出的一套体系。
无论历史的车轮到什么时候,作为我们佛弟子,我们都要打好基本功,能够真实地自利,甚至能够有利他的能力,能代众生祈请诸佛降临世间,能作为诸佛转法轮的一种因缘,因缘力。所以,我们佛法讲“法不孤起,仗缘方生”,我们要成为这个殊胜的因缘。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 (2022)00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