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在因中

2022-11-04 21:3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为什么我们要发菩提心、要做菩萨?

因为生命是有效率的。

同样是生命,何必要苟且?

明明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活法,

为什么要选择最没有价值的活法?

发菩提心,做菩萨,

就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FORIQINGLIANG








果在因中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乎生存。我们日复一日做的事情,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所谓的卓越,并非指行为,而是习惯。”



图片



我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这种行为,就是为了建立一种习惯。


习惯才决定着我们的命运。佛教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临命终时,你能带走什么?什么都不属于你。只有觉悟和思想,才是这一辈子可以得到的东西。


用佛法的角度来解读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这就是人类文明的高度总结,是不会有错缪的。就如佛陀所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真理是不会变。




图片
图片




我们受了戒,开始学戒,然后在平时行、住、坐、卧当中持着戒,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一种生命的痕迹,最后就会产生属于你的生命果实。


所以,果在因中。没有因就没有果,因和果是相对应的。



FORIQINGLIANG








不舍众生






很多人对佛教有这样一种误区,认为佛陀那么伟大,佛法也很好,经典浩如烟海,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又学不了,我也不能成为佛。


实际上,佛陀时代就有这样的人。《百喻经》有一则故事,一个愚痴的人口渴了,当他看到阳焰的水蒸气之后就去追它,追到最后也没有喝到水。但是当他到了大河边的时候,却不喝里边的水,有人就问:“你不是要找水吗?你那么渴,为什么看到这个清澈的河水却不喝呢?”他说:“这个河太大了,我喝不完。”




图片
图片




佛教浩如烟海,不要因为自己喝不完整片大海,就拒绝去尝这一滴海水。其实不要紧的,“饮海一滴,味同全海”,你尝一滴就好了,全海的味道都能尝到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发了,就会在路上。



图片



“佛”是印度话,中文叫“觉悟”,这世间最缺的就是觉悟。


什么叫善知识?就是启迪我们人类的智慧。佛教不舍众生,三千年来代代相传、灯灯相续,在这世间一直延续着。



FORIQINGLIANG






图片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渇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渇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于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百喻经 · 渴见水喻》




FORIQINGLIANG








▻▻▻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茶香慧日寺】:文化自信
· 天冷了,这些水果“趁热吃”功效更加!教您几种吃法~
· 净土与禅,不同在哪里?
· 微信公众平台
· 声声棒喝醒世迷,句句费闲策道人〡憨山大师圆寂纪念日
·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 气盖乾坤,目撑云汉 | 憨山大师殊胜纪念日
· 怎样改变命运?
· 普度王子行布施(下)
· 佛陀的圆满可以在人间拷贝
· 他结婚十年,生不出孩子,原因竟然是……(伤害老婆,会遭到哪些报应)
· 古调重弹 律意谁传——纪念当代恢复二部僧传戒四十周年
· 净慧长老最后的叮嘱
· 一生梦缘,百年传奇〡纪念佛门耆宿梦参长老圆寂五周年
· 日月有升沉,佛光无生灭
· 受戒和持戒的殊胜功德
· 普度王子行布施(上)
· 信佛,信的是至善圆满的人格
· 【虚云老和尚】摄心为戒
·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