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华严》译主——这位法师皇帝都要亲自迎请他

2022-11-05 00:0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实叉难陀大师









图片


实叉难陀,唐言学喜。

于阗国人,智度弘旷,利物为心。

善大小乘,兼异学论。

天后明扬佛日,敬重大乘,

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

远闻于阗,有斯梵本,发使迎请。

实叉与经同来,赴洛重译。


——《翻译名义集》卷一



八十华严译主实叉难陀法师生平历史


图片

通大小乘


图片

唐代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公元652—710年),又作施乞叉难陀,译作学喜,于阗国人,通晓大、小乘学及外论,以博学而著名。


实叉难陀法师的译本,以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法师的译文倾向意译,仿照东晋时期后秦著名佛学家、佛经翻译家、龟兹高僧鸠摩罗什以来的译经风格,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重视保持原文语趣。其译文简练精粹,词语通达,文笔流畅,使原著思想内容更加清晰明朗,深得学界赞赏。




图片

重译《华严》


图片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内容记述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武周时期,武则天笃诚信佛,遍求经典。听说于阗有完备的《华严经》梵文原本,就派人到于阗求取并在当地聘请学者进行翻译。实叉难陀法师以此因缘,带着梵文原本《华严经》,跟随唐使来到中原,并于圣元年间到达洛阳,住在内廷大遍空寺,重新开始翻译全本完整的《华严经》。


武则天非常重视,还亲自前来看望实叉难陀法师和其他翻译人员。实叉难陀法师担任主译,菩提流志和义净两位著名翻译家与他同读梵本,又由弘景、圆测、神莫、法宝、法藏等多位僧人记录、证义,最后由复礼进行通稿。至圣历二年(公元695年),翻译整理完毕,共计80卷。





图片

兼译诸经


图片

实叉难陀法师接着又于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在洛阳三阳宫重译《大乘入楞伽经》7卷,至长安四年(公元704年),翻译完毕。

实叉难陀法师对翻译工作非常认真,如在新译《大乘入楞伽经》时参阅了许多版本,从原来的4卷本扩展至7卷本,并对各种梵本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去伪存真,纠正讹语,对经本的段落,也参考印度的经疏而分为39章,使经本更加完备和规范。武则天在序文中赞评:“讨三本之要诠,成七卷之了教”,“三十九门,破邪见而宣经旨。”


据《开元录》记载,实叉难陀法师翻译的佛经共计19部、107卷。可谓卷帙浩繁,工程巨大。实叉难陀法师之所以能胜任如此艰巨的译经工作,除了得益于他精通梵、汉和西域于阗等多种语言,还得益于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高僧传》中赞誉法师 “智度恢旷,风格不群,善大小乘,旁通异学”




图片

二次来华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实叉难陀法师到洛阳已近10年。这时他以母亲衰老,请求回于阗省亲。武则天敕令准许,并派遣朝廷御史霍嗣光护送他回归于阗。

图片

西安荐福寺


后唐中宗即位,再次邀请法师来华。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法师到达长安,其时中宗以万乘之尊,亲自到开远门外迎接,请他骑大象入城。长安城内的僧众亦热烈欢迎他,法师住在大荐福寺,准备再次组织译场。




图片

大师圆寂



但是这次没来得及进行译经工作,实叉难陀法师就病倒了。据《宋高僧传》记载法师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十月十二日逝世,终年五十九岁。皇帝下诏,听依外国之法安葬。实叉难陀法师圆寂后,于开远门外古然灯台火化,薪尽火灭,其舌根犹存。藏塔焉。


朝廷派他的弟子悲智和使者哥舒道元,护送实叉难陀法师的骨骸回于阗安葬,起塔供养。后人又在他荼毗之处建七层塔纪念,世称“华严三藏塔”。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2022)0000575



相关文章
· 福力王有大福德(一)
· 结果在因中
· 【茶香慧日寺】:文化自信
· 天冷了,这些水果“趁热吃”功效更加!教您几种吃法~
· 净土与禅,不同在哪里?
· 微信公众平台
· 声声棒喝醒世迷,句句费闲策道人〡憨山大师圆寂纪念日
·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 气盖乾坤,目撑云汉 | 憨山大师殊胜纪念日
· 怎样改变命运?
· 普度王子行布施(下)
· 佛陀的圆满可以在人间拷贝
· 他结婚十年,生不出孩子,原因竟然是……(伤害老婆,会遭到哪些报应)
· 古调重弹 律意谁传——纪念当代恢复二部僧传戒四十周年
· 净慧长老最后的叮嘱
· 一生梦缘,百年传奇〡纪念佛门耆宿梦参长老圆寂五周年
· 日月有升沉,佛光无生灭
· 受戒和持戒的殊胜功德
· 普度王子行布施(上)
· 信佛,信的是至善圆满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