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肯发心,就会不可思议

2022-11-10 00: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朝理学家张载提出要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为国家、为人民,世间法上也是有一定高度的。周总理也提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要做这样一个有宏伟志向的人。现在为什么而读书?都是为自己将来生活得好一点。


我们佛弟子的思想和行为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发了菩提心之后的生活方向了。“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用这两句话当座右铭,作为我们的行动纲领。


你在家里就能做到,为了自己的公婆、父母、小孩,好吃、好用、好喝、好穿的都给他们,宁可自己简单一点,凑合一下,这在世间父母对孩子就能做到。但是要上升到菩萨境界的时候,就要把天下的人都当做自己的父母和小孩了。这时候我们的福报和智慧根本达不到那个量,帮助一个人都不容易,何况帮助天下的人呢?但是你记住,只要你肯发心,就有不可思议。佛法讲业力不可思议,愿力也是不可思议的。


其实,我们在佛门里很明显地就能看到,那些高僧大德,正因为他们有这种大悲心、菩提心、空性见,只要他发了这个菩提心愿,这在宇宙法界中是有很大的力量的,宇宙中善良的能量会向他靠拢。那时候,我们就不能认为是他一个人的力量了,因为你一旦放下自我、小我,变得无私,这个宇宙间跟你同频的能量都会向你靠拢,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现在我们的心没有打开,每天还是想着为自己小家庭服务,为自己的“小我”服务,所以,我们就不够自信。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帮助我们。你一旦发了菩提心之后,诸佛菩萨、护法龙天、看不见的众生都会来帮你,那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你要相信的。但前提是你的心要放开,如果是自私自利就不行。


图片


“菩提”是印度话,翻译到中国话叫“觉、悟”。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菩提萨埵就是菩萨,菩萨就是觉有情。“菩提”在唐朝以前的翻译叫“道”,道心的道,道路的道,唐朝以后才翻译为叫“觉”。所以《大智度论》里面讲,“菩提者,名诸佛道也”,也就是说,菩提是一条成相、成佛的道,在那里修行成功之后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那是果,那是目标,我们从这里走过去是有条道的。佛教讲的八正道、六度、四摄就是道,从因地到果地之间是有距离的,是需要慢慢去实现的。


胜义谛菩提心,就是初果圣人了,是圣位的菩萨,他们来发菩提心,特别是到八地以上菩萨的菩提心,那才真正地叫观自在,而且财自在、语言自在、辩才自在,这才是大自在,有求必应。所有的众生同时求他,他都有办法,这就是叫“千手千眼。我们凡夫一开始当然做不到法身大士的这种大菩萨境界,但至少来说,我们先要对自己的父母、公婆,周边的人、熟悉的人,带着一颗友善的心、善良的心、慈悲的心去相处。


其实,这个世界上对人世间的凡夫菩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一颗心。跟老年人相处,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从物质、金钱上面,他们不会要求一定给多少,更重要的发自内心地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你的公婆养育了你的先生;你的岳父岳母养育了你的太太,这对你就是有恩的。双方都这样想的时候,太太对公婆好一点,先生对岳父岳母好一点,这样的家庭就容易和谐。


其实,我们作为菩萨,一定要感恩对方的父母,这样我们的菩提心才能落实。否则,整天高调地谈论大乘佛法,在实践上不能接地气、落不了地的话,人家会觉得你们学佛的人就是那样,所以就不跟我们来往。我们一定要让周边人羡慕我们学佛的人,羡慕我们什么呢?羡慕我们家庭里的这种天伦之乐,这种夫唱妇随,这种子孝夫贤,这种所谓的“妻贤家祸少,子孝父心宽”。


图片


如果我们不学佛,不明因果,很容易在别人面前要么自卑,要么自大,其实都是烦恼。学佛之后,一旦发起了菩提心,对那些福报大的人,我们不会自卑,也不会嫉妒他,还能把他变成佛教的护法,那我们就是菩萨。所以说,学佛一旦开窍之后,看到谁都开心;不学佛,拓宽不了胸怀,什么都要攀比。


现在全世界缺少菩萨,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菩萨越多,世界才越有光明;如果没有菩萨,这个世界都是斗争、竞争。所以佛教要弘扬,要让全世界的领导人相信因果,落实菩萨道,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是“地球村”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要尊重多元化,心量要大,这就要靠行菩萨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受菩萨戒的前提和预备功课

图片

为何要受菩萨戒?

图片

甘露醍醐 | 皈依自性三宝

图片

破漏的房舍,已经修好了吗?

图片

植物,也有如菩萨一般的品格

图片

“无我”的最后一跃

图片

知见越广,生命的自由度越广

图片

他舍弃王位找到的答案,也是你需要的

图片

这是一个殊胜的教法

图片

你多念一句,生命里就多一块“金币”

图片

修行,放松一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胜者王求福德
· 学智慧,要带一点“木瓜”的感觉
· 能够这样做,下一刻发生的一定是美好的事情
· 庐山烟雨浙江潮,你见过自家风光吗?
· 愿一切众生寂静慈悲、身心调柔——日诵净行品90愿
· 修行,放松一点
· 正觉,是我们的莲台
· 福力王有大福德(五)
· 佛有无量宝,你承接得住吗?
· 【茶香慧日寺】:榜样的力量
· 放生、不杀生,就是从地狱中自救(下) ||《地藏菩萨传》(第42回)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十五)|佛在因中,发愿起行,愿行圆满,庄严净土
· 他是中土禅宗三祖,生死自在,站立往生〡僧璨大师纪念日
· 如何拥有精神世界?
· 教你一个极其殊胜的修法
· 你真的了解五台山吗?
· 福力王有大福德(四)
· 这一领袈裟的功德,是要真实修出来的
· 今日立冬|你所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 生活是如此地残酷,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