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中华
圣贤
精神
人之所谓成为人,一定是因为人的道德、人的信仰高度而决定的。人类文明的复兴一定是道德的复兴。
道德复兴是最具有普遍价值,就是每一个生命找到自己。民间的说法就是什么呢?就是魂灵再落到身体里去。就是心和物合一、身心要合一、知行要合一。
现在强调“不忘初心”,对整个人类来说,对每一个个体生命也好,我们怎么发起我们的初心?在佛教里叫大道心。
“体解大道”,这“大道”是天下共有的,大道不是每一个人私有的,但是对大道的体悟又是不可替代的。好比你和你儿子,关系再好,喝水还是你喝你的,他喝他的。
佛教里修行说,一个修行人、学佛的人进入状态,叫落堂。落堂就是一颗散乱的心“嗒”落地了,禅堂里往那一坐得轻安了。
有一句话叫“人在座上,心在身内”,非常安定。
我们如果身口意是清净的,身口意三业是清净的,那就是你的生命的坐处。业际不颠倒,心安即净土,正觉即莲台。
三业清净这是自利,如果带领众生也能回归正觉,那就是利他。
吃个面,喝个茶,那不是这个寺院的最核心的力量,这个核心的力量一定是让众生找到生命真实皈依处,体解大道,回归正觉。
人回归正觉了,就是这世界的中流砥柱。这种学问在各行各业间去传递,让更多的人能恢复正觉,能身和心合一,见和行合一,灵和肉合一,就是一个幸福的人,这样的人每天身心是有着落的。这样的生命,才是不仅能自利,还能利他。
善财童子来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给他开根本智。用我们汉传佛教来说就是证知法身的见,修行成就要具足法身的见。
佛教最神圣的,代表佛教不共的见地是法身的见地,不是在相上。《金刚经》云:“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我们在寺院也是这样,要寻找根本的智慧,这样也会共住得特别好。
你的心智越高,你对别人也会有圣解,也会有不可思议的一种殊胜的见解。你自己的见很低劣的话,看谁都是凡夫,都是业障,你自己也烦恼。
这个世界是由我们的见地决定的,由我们的智慧高度决定的。智慧,又需要福报的基础。
所以在寺庙,到底是依庙建外在的道场呢,还是建立内在的道场?要想想的。
——传喜法师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 (2022)00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