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愿一切众生,永持清净行——日诵净行品91愿

2022-11-13 00:00: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是“乞食道行”,这部分内容讲的是,菩萨在乞食途中是如何发愿的,包含五十五愿,大分三段,即“游涉道路”十二愿、“所睹事境”十九愿、“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我们继续学习“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见乐着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见无乐着,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梵行,不舍佛道。

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图片


图片




Manjusri Temple

日诵净行品




图片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

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When I see a brahman,

I vow that sentient beings

Will forever uphold brahma conduct,

And depart from all evil.




【广释】看到一切行为清净的人的时候,我们要内心里普愿一切众生,永持清净行,远离一切恶行、断一切恶。



图片


图片

五欲的过患太多,我们应当远离!或者你心里志向出家,或者你没想出家,都要修清净行,一定要断除五欲。虽然做不到完全的清净行,但是心里希望像出家人一样,三衣一钵就知足了。换句话说,我们对于衣食不要贪恋,五欲境界看淡一些,虽身在世俗,心里已经做清净行者了。


我们修清净行的时候,要除去一些污秽,这是指内心说的。就是你把心里不正确的思想,都除掉,照顾你的正念,随时不失,常时提起正念。怎么锻炼我们的正念呢?文殊菩萨告诉我们,随时锻炼,念念不忘众生,念念不忘发菩提心,念念不忘成佛。


图片

“见婆罗门”,“婆罗门是梵语,是修清净行的一种外道,这种外道,他是常在寂静处。“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永远都修这个清净行,要把一切的恶都断除了。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到底哪一种忏悔方法好呢?

三界的迷宫里,佛把我们带出去

原来,“我”是业力流扫描出来的结果

即便是乘愿再来的人,也离不开善知识的大因缘力

别让信仰有限制

甘露醍醐 | 这一生还要为贪嗔痴服务吗?

不要把向道之心变成缺点

善恶业力的牵引,铺就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这六个字,是他给我们受益一生的劝诫

为什么文殊菩萨说,“我是贪欲的殊妙”?



图片



相关文章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三)
· 每一天,都不曾重复
· 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只有两个
· 师徒之间的心心相印
· 上梁,有很多美好的寓意
· 三尊佛聚到一起,都会聊些啥?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31)
· 日日是好日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二)
· 信真法界宽,愿切极乐近
· 《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谁?三百年的秘密终于揭开!(真实因果故事)
· 【妙法堂记要】修行要找到生命的坐处
· 双十一还在“买买买”?|什么能带来真正的开心和幸福?
· 若频道不对,我们还怎么得度?
· 七岁沙弥证阿罗汉果的宿世因果
· 释迦佛陀为什么要介绍我们去极乐世界?
· 在宇宙间留下我们的“功德足迹”
· 怎样提高修行的效率?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一)
· 这一生,可以活出百千万亿生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