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可能性

2022-10-19 00: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爱因斯坦应该是我们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有一个信念,上帝是不掷骰子的,什么意思?大家肯定学过牛顿力学,它告诉我们,比如卫星发射之后,我可以来计算什么时候卫星可以经过我们的头顶。也就是说,所有粒子的运动状态都是可以精确预言的。那么,如果把这个问题进一步延伸一下,就会引起这么一种概念,就是决定论。——潘建伟《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在唯物世界里,任何一个物质都有它的轨迹,一旦开始,就有结束,这样的概念就是“决定论”。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宿命论”,一切都是已经决定好的。霍金讲过一句话:“即使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人,在过马路的时候也会左右看一看,以免被车撞到。”所以,再深奥的科学道理,还是要找到它的自洽。

 

在佛教,这个理论的解释点更加宏大。佛教自古以来就是这么实践的,但因为佛教的有些修行是不能量化的,所以现在的物理学还解释不了。


图片


科幻片《西部世界》里面有一位女士,她其实是一个机器人,她认为自己是有自主意识的。但事实上,她的每一个举动都是由后台程序所设定的。——潘建伟《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图片
图片


图片


你相信命运是一定的吗?为什么有人相信“一神论”?相信上帝造人、造万物?佛教为什么不承认有造物主?也就是说,如果有造物主,那你的命运就不在自己手里了,这个概念跟宿命论是一样的。


所以爱因斯坦才讲,“在所有的宗教中,只有佛教能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因为佛教的无神论是符合科学逻辑的,是符合现实状态的。


我们每个人的乐趣不就是改变命运吗?《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原名袁黄,算命先生给他算了命之后,他就觉得人的命运都是定好的,人生开始“躺平了”。后来经过云谷禅师指点,他才幡然醒悟,改名“了凡”,意思是从凡夫之中得了脱,得大自在。


所以,佛教讲的生命的可能性,就是生命最大的魅力,是佛教最积极的人生观。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做义工?因为我们相信在这里的每分每秒都创新了我们未来的命运,改变了我们过去的命运,而且我们还能把这个功德供养给我们的父母、保佑我们的子孙。如果我们的菩提心发大一点,还能改变这个世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教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此生则彼生,此有则彼有,此灭则彼灭”。这可以理解为量子纠缠原理,一个量子的改变会影响其它的量子。佛弟子要思考的是,怎样在我们的身心“实验室”实现佛法的真谛。


为什么要破我执?就是为了对我们凡俗的世界观、生命体验、业报身重新解构。所谓的“不破不立”就是指,不撕破虚伪,真相是不会显现的。


禅宗为什么要参“娘生之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要突破现在,否则,怎么知道娘生你之前的本来面目呢?你以前也没有这个身体,什么都没有的,破“我执”还不简单吗?我执又没有固定的状态。


禅宗有一个三祖为四祖解缚的公案。《五灯会元》记载,隋开皇十二年,有位十四岁的沙弥,名叫道信,前来礼谒三祖僧璨大师。向三祖礼拜后,道信便问:“愿和尚慈悲,给予我解脱的法门。”三祖反问道:“是谁束缚了你?”道信道:“无人缚。”三祖道:“既然没有人捆绑你,那你还求解脱干什么呢?不是多此一举吗?”道信禅师闻言,当下大悟。


在这个娑婆世界,能撕裂这个粗重的业报——五蕴能量场,能皈依、链接、纠缠诸佛殊胜的金刚宝体,然后产生一个新的三皈体、戒体、智慧体、解脱体、无漏体,这太稀有了,因为五蕴的牢狱只有用文殊菩萨的智慧利剑才能破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佛陀一再地警告我们,不要把这个世界当成佛国,这样会着魔的。一定要看到它的虚假性、业力性、因缘性、不坚固性、脆弱性、痛苦性。声闻乘追求解脱,菩萨追求解脱,佛还是强调解脱,“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只不过小乘是自己解脱,对于大乘菩萨来说,一只狗掉到河里都不能不救,否则就是违背菩提心戒。


无论是小乘、大乘,还是果乘,都是以解脱为第一目的。所以,佛教的修行一定是最好的,一定是没有副作用的,而且人类文明一定是以修行为标志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组织收看开幕盛况,积极学习报告精神

量子科学与佛法 | 用生命去证明佛法的真谛

跨越时空的纠缠

甘露醍醐 | 选择出家,是放下了,还是提起了?

解脱的感觉,每天都要去模拟

心中有鼓,便是雄狮〡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信佛是理性的选择

林中寂静的快乐

走过文殊菩萨走过的路,算不算相逢?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微财转轮王施身
· 用心听,更容易懂
· 【绍云老和尚】身心清净的念一句佛号也非易事啊
· 深信因果④|活在当下就有了平常心
· 喜迎二十大|文化自信自强,习总书记这样阐述
· 不起念 | 竹窗随笔(莲池大师)
· 摄受浊时众生
· 在生命能做主时,尽力地储备往生的资粮
· 深信因果③|要用智慧来辨别一切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26-2)
· 【喜迎二十大】习近平这样阐述文化自信自强
· 《一梦漫言》(十五)僧仪、两人不开单、上华山
· 喜迎二十大 | 习近平这样阐述文化自信自强
· 大悲尊者转生为福力王
· 因果是不能错掉一点点的
· 世界粮食日:惜福之人福常在
· 见到智慧庄严的人时,如何发愿?——日诵净行品86愿
· 跨越时空的纠缠
· 念生死苦 ,发菩提心的第六因缘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圆瑛法师)
·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又叫观自在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