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26-2)

2022-10-17 00:2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民国三十二年癸未(1943年),一百有四岁


重兴曹溪南华寺记  虚 云


……

(点击此处阅读上文)


云乃预期十事,次第进行:


(一)更改河流以避凶煞


(二)更正山向以成主体


(三)培山主以免坐空,及筑高左右护山,以成大场局


(四)新建殿堂,以式庄严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丙子,新建大雄宝殿。按旧日殿基,在现今之功德堂后,灵照塔压其左臂,其方向为坐艮向坤,平藩尚可喜所建也。


云以大殿为全寺主体,关系重大。乃相度地势,鸠工备材,移大殿于塔前,即以灵照塔作殿之靠背,去压臂之患,获端拱之安。其方向以坐癸丑向丁未,癸丁八度兼丑未线,将与宝林门同一方向。既协定星,复观大壮,堂堂正正,烨然巨观。


外像象王之居,中施狮子之座,塑五丈高金身大佛三尊,迦叶、阿难二尊者侍侧。


图片

▲大殿佛像

图片

▲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

两边立像为迦叶尊者、阿难尊者


四周塑五百罗汉,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座后塑观音大士。使寻声而至者,觌面相呈,慕曹溪而来者,饱尝而去。


图片

▲部分五百罗汉雕塑

图片

▲观音大士像


筑殿基时,土中挖出铁塔一座,高寻丈,为清代雍正时造——志书载为降龙塔,非也。移铁塔于鼓楼下,金饰而庄严之。复将平藩二碑分嵌于钟鼓楼内,以备考古。


同时挑平今曹溪门地基,及门口之乱坡,砌泄水沟五十余丈。自象鼻冈下穿过山隈,挖成水洞,注入曹溪门内水池。池周四十余丈,中建五香亭,其形如象鼻之卷莲花也,鳞甲之类,以栖息焉。


廿六年(1937年)丁丑,建曹溪门(原昔曹溪门在西边大樟树下),现稍移东,取坐癸丑向丁未六度兼癸丁线,与四天王殿同向。旧日天王殿,在今之西归堂后。今之殿址多为乱坡,夷平之下,以建四天王殿。其左为虚怀楼,右为云海楼。复建香积厨、斋堂、库房等屋宇。建香积厨时,土中挖出千僧大饭锅一具,元代物也,移置大殿后观音菩萨座前,以植莲花。


图片

▲曹溪门夜景


廿七年(1938年)戊寅,建宝林门。其原址在现今西边空缺处,坎坷不平,乃挑其土以培高左右沙手。云海楼下有一古井,名罗汉井,原在深坑内,加高一丈另五寸,使与园地平衡。中辟神道,左右各筑莲池。重建钟楼,此铜钟为宋代物,埋土中,出而悬之,声闻十里,发人深省也。又建报恩堂、伽蓝殿及客堂。


廿八年(1939年)己卯,建鼓楼、祖师殿,供东土初祖以至六祖,及本寺开山智药尊者七位。又建西归堂,安僧众觉灵。建功德堂,奉各护法主位。建云水堂,接待来往僧众。


图片

▲祖师殿


廿九年(1940年)庚辰,建禅堂,依制坐香。建韦驮殿、班首寮、维那寮,以严督察。又建如意寮,置备医药,以调养病苦,指定售南华茶叶入款,以为汤药之费。又凿通方丈后山,引导卓锡泉水源,砌成水洞,安置总分铁管,直透香积厨及各堂寮。


图片

▲禅堂


三十年(1941年)辛巳,将大殿之后、灵照塔之前,建法堂一座,其上为藏经楼,内藏廿五年由北京请回《龙藏》全部、《大藏遗珍》全套,又李伯豪主席送《碛砂藏》一部。筑戒坛时,在土内挖出万历年修塔碑,竖立雨花台壁中。建回向堂,安奉国殇忠魂。建迎贤楼,招待来往宾客食宿。建无尽庵,以为女众清修。


(按:无尽藏尼为六祖最初护法。其庵址似在卓锡泉右边。憨山祖师曾经重修,倾废已久。云以庵与寺太近,故清出离寺东约三里许之柏树下村庄房,榜曰“古无尽庵”,移女众于此修持。至无尽尼之真身,现在曲江湾头村西华庵,今依其形貌,塑像一尊,供于庵中。以作女众修持模范。)


图片

▲ 藏经楼


三十一年壬午,于左殿左边建念佛堂,以安修净土者。掘地时,得万历年余大成苏程庵碑,足资考据,竖立于念佛堂照墙内。又建延寿堂,安诸老人。平地基时,发现宋淳熙年间所刻六祖真像及碑铭,移存祖殿照壁廊内。又在钟楼之后,建碾米房、沐浴室、工行寮、储蓄所及东圊。于其地掘出无数人骨,及一丈六尺之杓棺数具,其中火坯之谷类甚多,待考证也。


三十二年癸未,建海会塔。于寺东二里许,缘南华旧无普同塔,历代亡僧随山乱葬,日久遂形抛露,莫慰先灵,乃先设荼毗炉,以梵遗蜕,嗣建斯塔,以藏七众。该塔用钢筋水泥筑成,坚固异常,足纳灰塔数百万具。其上建念佛堂,长年念佛,以利冥阳。于塔左右,各建楼房四五楹,以为看塔念佛人住所。又于塔前,围筑围场,遍栽林木。门外凿一方池,以植莲花。又重修卓锡泉,因旧日无池蓄水,饮料不洁,乃凿池蓄水,中隔砂井,施以药物,用铁管引入大寮。又修飞锡桥,以保存古迹。修伏虎亭,以弭虎患。又因曹溪各村贫苦儿童,无力就学,因设义学教之,此民国三十二年事也。


图片

▲卓锡泉


综上十年,云重新祖庭,至此始成具体。兹再条析述之。


综览全局,计自曹溪门至卓锡泉,由南至北,深一百五十一丈。由东边寺墙至禅堂西壁,广三十九丈五尺。首进曹溪门,上下各一楹。越围坪,度放生池,中有五香亭一座。次进为宝林门,楼上下各五楹。历神道至陛阶,至四天王殿,五大楹。殿左为虚怀楼,上下各五楹。殿右为云海楼,上下各五楹,均南向。由韦驮殿经花园,上丹墀、大雄宝殿,五楹。殿后法堂、戒坛,及藏经阁,上下各五楹。法堂之后为灵照塔,塔后为祖殿,殿后为方丈,上下各五楹。方丈后绕道依山,至飞锡桥、伏虎亭,以达卓锡泉,此中路也


东边由虚怀楼后,报恩堂楼上下各二楹;钟楼三层各一楹;伽蓝殿上下各五楹;客堂楼上下各五楹;斋堂楼上下各五楹;库房楼上下各五楹。历阶至回向堂五楹;回光堂五楹;延寿堂楼上下五楹;进为念佛堂,楼上下各五楹,均西向。至祖堂楼上下五楹,则南向矣,此东路也


西边至云海楼后,西归堂楼上下各二楹,鼓楼三层各一楹,祖师殿楼上下各五楹,云水堂楼上下各五楹,西入禅堂五楹,南向。韦驮殿、维那寮共七楹,北向。班首寮、如意寮各七楹,东西向。再上为西圊,计外堂、厕所及杂屋共九楹。内堂厕所及沐浴室七楹。进为返照堂五楹。经祖殿两旁,建东贤殿三楹。西贤殿后达观音堂,共计楼上下各十五楹,此西路也


附于东路者,为客堂后之待贤楼,上下各五楹。斋堂之后,香积厨五楹,沐室七楹,碾米房一楹,工人室三楹,柴草寮五楹,东圊五楹。隶属寺管者,无尽庵三十八楹,海会塔正座楼上下各三楹,两旁楼房各四楹,幼幼亭右守望所三楹,总计新建殿堂房宇庵塔约二百四十三楹。其中间隔各部分寮房若干间,亦足以暂容清修胜侣矣。又塑造大殿及两序大小佛像,共计约六百九十尊,备极庄严。


(五)驱逐流棍、革除积弊


云自甲戌八月入山,见圣地道场,变作修罗恶境,祖庭成牧畜之所,大殿为屠宰之场,方丈作驻兵之营,僧寮化烟霞之窟,菩提路列肉林酒肆,袈裟角现舞扇歌衫,罪秽弥伦,无恶不作。


云始以善言相劝,置若罔闻,稍示权威,则持刃寻逐,濒于生死者亦屡矣。终仗护法大力,切实严禁,督警驱除,与之争持,历三四年乃扫除净尽。复于寺外大路以南,盖板屋十余间,遴选善人,贩卖茶果,只许素食,均能奉持。以至于今,得以重兴殿宇,庄严净域也。


图片


(六)清丈界址、以保古迹


自祖师募化檀越陈亚仙舍地,以四天王岭为界,千载以来,已成定案。第因年代久远,人事变迁,虽志书所载甚详,而实际反空无所有。僧余破壁之参,佛久积尘之坐,尺天寸地,指点无从。至民国廿五年丙子九月,请省府令行派员履勘划界,保存古迹,绘图立案,出示晓谕,照图管业,使界址复明。


(七)增置产业、以维常住


查南华寺产,志书所载甚多。历经豪右并吞,奸僧盗卖,云入山时,仅有租谷二十担,千分不逮一也。乃著手整顿,拟先清理产业,调验契据。如无红契,而属寺产者,不容侵占。有红契而原属寺产者,准以七成赎之。正计划中,而时局屡变,风波动荡,无从进行。只有从前北区绥靖处所办之林场,于民国廿五年由政府批准,交回寺内管业。惟所入无多,不足以赡常住。


云至,乃募资渐次收买,至民国廿八年,连赎回及新买之稻田若干亩,每年租谷约数百担(另详《香火田产记》)。至是,常住始有粒食可靠。然所历艰苦,不可言喻(其最苦者,厥为后山紫笋庄寺田三百数十丘,为黎、谢二姓所侵占,被人从中舞弊,向政府交涉,又因时局变迁,迄未清回。望后来者有以收回之)。


(八)严守戒律、以挽颓风


昔我佛入灭,垂诫后人,以戒为师,严规行也。今虽末法,僧伽堕落,粤中尤甚。顾念南华为宇内祖庭,岂容污合!今兹冷灰再烟,非宏法不能重兴,非守戒不能宏法。云乃遵《百丈清规》,严肃纲纪,一粥一饭,持午因时,一步一趋,悉守仪范,为真佛子,乃可保丛林于久远也(其各种条规,另见《同住规约》)。


(九)创禅堂、安僧众,以续慧命


初祖西来,单传直指,六祖得法,弘扬五宗,禅波罗蜜也。《五灯会元》所记诸佛诸祖无不自禅定中来,得大机大用,度众无算。今我六祖顿教道场,寂寞久矣。云乃造禅堂,定香数,发警策,下钳槌,冀其磨练身心,度己度人,以续我佛慧命(课程另见规约)。


(十)传戒法、立学校,以培育人材


时当末劫,法运垂秋,痛心下泪。何也?佛所嘱咐:“波罗提木叉为汝等大师。”又云:“戒如明日月,能消长夜暗。”又曰:“此经能住世,佛法得炽盛。若不持此戒,世界皆暗冥。”今兹佛法衰微,三门涂炭,岂非无因?无奈释子挂名受戒,而不遵崇,外服袈裟,行同凡俗,是波旬徒属,作狮子身中虱耳。


云为挽颓风,捐费信施财物,成兹大厦,意欲一一如法,培植人才,常转法轮,慧命是续。因此建立长期戒坛,逢年传戒,道不论远近,人不论多寡,依时而来,传受戒法。期满后,入学戒堂,重行熏习,以资深造,不受寄名,不容简略,肃戒律也。


云入山十年矣,仗佛祖威灵,檀越护法,预期十事,次第完成,聊竟憨公未竟之志。今堂宇可容僧伽五百人,租谷亦差足半年粮食,四事供养,具体而微。佛子住持,宁心无虑。敬祈执事,保此道场。云于此十年间,左支右绌,辛苦撑持,委曲求全,济变御侮,其困苦艰难,有不堪殚述者。云今去矣,付与僧徒复仁住持,书此事实,以励后昆。其或有超世高人,空宗大士,认此为空花佛事,水月道场,云又何辞!


图片


云尝恭读《坛经》,至五祖以袈裟遮围,为祖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祖于言下大悟,即启五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路说来,如天花乱坠。


前四句“何期”,是摄用归体;后一句“何期”,是全体大用。前四句是自度,后一句是度生。能生万法者,一切种智也。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广佛法于无边,度众生于无尽。故释迦不终老于雪山,六祖不永潜于猎队,为传佛种智耳。


云虽行能无似,然不敢作最后断佛种性人,因此数十年来,屡兴道场,不惜作童子累土画沙事,亦本于教,亦无多术,逗机接引,以传佛种智耳,安敢作有相无相之论哉!“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愿一切有情,同圆种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量子科学与佛法 | 用生命去证明佛法的真谛

【清凉福城】戒为无上菩提本

信佛是理性的选择

你多念一句,生命里就多一块“金币”

体天地好生之德

生命有质感了,福德资粮就容易积累

这个时候,才是最究竟的修

那一声“能持”,就把我们的生命跟佛连结在一起了

善良,缘于根植于心的底气、勇气

甘露醍醐 | 智慧的眼才能见到文殊菩萨



图片


相关文章
· 【喜迎二十大】习近平这样阐述文化自信自强
· 《一梦漫言》(十五)僧仪、两人不开单、上华山
· 喜迎二十大 | 习近平这样阐述文化自信自强
· 大悲尊者转生为福力王
· 因果是不能错掉一点点的
· 世界粮食日:惜福之人福常在
· 见到智慧庄严的人时,如何发愿?——日诵净行品86愿
· 跨越时空的纠缠
· 念生死苦 ,发菩提心的第六因缘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圆瑛法师)
·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又叫观自在菩萨?
· 系念佛陀及身着法衣之功德
· 把唱诵刻录进身心世界
· 与老母亲异国重逢 ||《地藏菩萨传》(第40回)
· 以心印心,永恒的师徒缘|六祖大师与弟子惠明法师
· 从惊世才子到一代宗师,辗转沉浮的传奇一生|弘一大师纪念日
·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 当场其他众生所发誓愿
· 出家的功德
· 【农历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日】浅谈何谓佛教中的出家
· 病苦转为道用的窍诀|慈光普照,心灯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