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善不思恶,
正与么时,
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六祖坛经》
六祖大师度的第一个弟子叫惠明法师。六祖离开了黄梅后,先后有几百人在后面追,惠明法师本来是来追他的人。
惠明法师是陈朝人,他的爸爸跟陈朝的皇帝是兄弟,陈朝没落之后,他十几岁就出家了,在四祖大师这里苦心修学。后来他姐姐成为隋文帝的王妃,他就还俗了,一直官至御林军的将军。隋朝开始瓦解的时候,他又回来出家了,一直追随到五祖,是五祖的护法,但是他的因缘却在六祖大师这里。
智慧的光
六祖大师对惠明法师说,心不要落于善,也不要攀缘于恶,让心解脱出来。再回过头看你的心是什么,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吗?惠明法师几十年的修行,刹那间得到了受用,顿然人我双亡,根尘迥脱,心光独露,就见道了。见到什么?见心的本面——洒脱自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惠明法师马上给六祖大师顶礼,皈依了他,并改法名为道明。
整部《坛经》讲的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从“是和非”的对立里面解脱出来,这就是直指般若的体性。心光是般若的体性,不落于善、恶这种对立法里,这就是实用型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奇特,本来他是所有追六祖大师的人里面,武功最高,资格也最老。但是当法的因缘成熟时,当六祖大师的这种菩萨的威德摄受他、度化他的时候,他又成为六祖大师最大的护法。
当他明了胜义谛的法之后,又跪下来请开示,“以后以何处安止?”这个很有意思,了知胜义谛之后,俗谛的都要请教师父的。师父就跟他说:“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后来,他回到庐山住了两三年,就前往江西,江西也有一个蒙山,就是六祖大师给他授记的地方。他就住在那里,兴起来一个道场,开单、接众,培养弟子。这个时候,六祖大师还在猎人堆里隐蔽着密修,这位道明禅师已经在为他储备人才了。
悲智双运
后来当六祖大师一出山,到法性寺剃度、受戒;受完戒,他的剃度师父马上跪下来,反拜六祖大师为师,以此来衬托、显发法的庄严。法是最高贵的,传佛心印者,受天下一切人的恭敬。
这时候消息传出去,大家知道六祖大师已经现身了,已经出家了,已经受戒了,已经登法座了,开显佛陀的真实义谛了。道明法师知道了之后,马上跟弟子们说:“你们去岭南亲近六祖大师,他是真正传佛心印的人。”所以,唐朝是一个文明昌盛的时代,人人有道德,就形成了社会文化的一个良性循环。
-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
-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
【慧日国际佛学微信平台】
Find Me | 扫码就能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