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在一个空间里不停地喷洒水雾一样,这个空间里的空气会因为你这个动作而有了一定的湿润度,就是这样的,只要你去做了,一定会有成果。
即使我们推送的佛教信息没有人看,我们做的人首先是受益者,因为佛法不仅仅只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在思维、优化字句词藻中,做的人首先会得益。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叫利人即是利己。世间有一句话叫教学相长,老师教学生,老师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在家二众里面又可以分很多种,有三皈依的、五戒的、在家菩萨戒的,这些都是可以解脱的。从声闻的果位来说,在家居士可以证得三果——阿那含果。如果是出家人,沙弥、沙弥尼就可以证得阿罗汉果。
如果按照净土法门来说,从善知识的愿力来说,有的人虽然这一辈子没有皈依,甚至造了很重的罪业,但是哪怕他临命终时善根成熟了,有善知识现前为其说佛法,劝其渴仰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净土,在经典里说,这样的人临命终时皈依三宝,救命一样地念“阿弥陀佛”,一念乃至十念,都能往生;有的人恶业现前,地狱的火都烧到身上了,这个时候听到善知识为说净土法门、极乐世界,以恐怖的心恳切地祈求阿弥陀佛,都能化火焰为红莲,都能离苦得乐。佛的威德力是不可思议的。
佛陀在《涅槃经》里讲到,不能说一阐提不能成佛。为什么?因为一阐提虽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善根,但他的佛性还是在的,只要有人为他现前说法,他能听着,能根据教导忏悔业障,如是渐增,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最终还是可以成佛的。
佛陀也说,不能说每一个众生有佛性就一定成佛。为什么?因为我们众生会堕在两边,认为既然我有佛性,那我就等着成佛吧!实际上这个佛果不是等来的。
往生极乐世界也是这样,不是说这个人很坏就一定不能往生,哪怕他临命终的时候碰到一个善知识为他讲,佛说的这是难信之法啊,他竟然还信了,一心念佛祈求,这样的人都能离苦得乐。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假设,假设你临命终时一定会遇到一个善知识,然后劝你,你一定会信,一定会渴求地念,一定能往生,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也不会给你保证的。所以佛陀才加一个条件,说这样子的人“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
善根、福德、因缘,这每一个概念都是很宽泛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临命终时,乃至恶业都现前了,有一个善知识来跟他讲了净土法门,但这里又有问题了,善知识跟他讲的时候,他的状态是不是糊涂的?有几个人一辈子不修行,造轮回恶业,临命终的时候脑子还是清醒的?就是亲生孩子跟他讲话,他都糊涂了。我们现在脑子很好的时候,都听不懂净土法门,临死的时候不犯糊涂、不被恶业冲昏头脑,这个可能性太小了。
就是信佛的,有几个修得最后坐脱立亡啊?有几个最后能意不颠倒、心不散乱啊?一个人死亡的时候如乌龟脱壳一样,难以想象地痛苦,怎么可能还正好碰到善知识了,正好善知识为他说法的时候,脑子清楚,还能听得进去?
我们能做主的时候,要尽量去储备这些资粮,不要渴望着轮回,不要把解脱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所以,我们要趁现在活着,脑子还清楚,天天要听经闻法,再把这个功德回向极乐世界,因为佛法是超时空的。
世间法的因果律范围是很小的,但佛法是超时空的,现在多学一点,就是给自己蓄积往生的资粮,你不能把现前的丢掉,就期待着临死的时候有善知识来,有可能你家人都见不到你。
善知识不能理解成是法师或者是出家人,一个学佛的人、有净土信仰的人就是他的善知识,你为他讲法,就是给了他一念希望。虽然这个几率还是有的,但是这三个因缘都凑在一起,有善知识为你开示、你的心意识还能清楚地控制自己的念头、还能把自己的心定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想想看,怎么可能?这样的人要多大的善根,要多大的福报,要多殊胜的因缘。
虽然这个假设里还有很多不成立的因素,但是不代表没有这个机会。所以,我们能做主的时候,要尽量去储备这些资粮,不要渴望着轮回,不要把解脱留给生命的最后一刻,怎么可能呐?用我们所有的精力去修学,解脱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一个神识要来投胎、要进入五浊恶世的能量场的时候,这个浊气就已经染污掉了。而且我们染污久矣,五浊就是五层浊套着,就像五层肮脏的膜一样,你破了一层还有一层,很努力地破,有可能才破出来;不努力地破,这五浊的业气罩得死死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全是糊涂颠倒的;见浊、思浊,见惑、思惑,都是颠倒的。
虽然众生从最基本的本体上来说,体性都是一样的,但是众生离自己的体性太远了。像极乐世界一样,就在我们脑门前面、鼻尖前面,甚至就在我们体内,不分内外地遍布着,佛光也好,佛的法身也好,叫“尽虚空遍法界”。佛菩萨是全然地觉悟,知道众生的问题,但我们众生不知道,所以,佛菩萨知道怎么样把我们的错误一点点剥掉,让我们离智慧越来越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