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想要拥有一个精神世界的空间,对很多人来说是很奢侈的。有时候我们也把精神世界的空间称为“精神绿地”。寺院这个道场,就是世间公共的“精神绿地”,在这个平台上,物理的空间可以转化成精神的空间,世俗的时间可以转化成觉悟的时间。
“荣耀众德”,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哪些德值得荣、值得耀呢?这个“众德”,是《大学》里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明德”,也是《道德经》里的“德”,也是佛教说“人人都有佛性”的“佛性”。这四个字就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精华和盘托出了。
《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明德”具有照的功能,能“照见五蕴皆空”,能“观自在”,所以这个学问属于每个人都安装的核心软件,虽然人人都有,但并没有去学习,我们一辈子都冤枉地浪费了自己佛性的资源。
没有觉醒的时候,我们称为“浪子”。有人会说我有家啊,怎么会流浪呢?那是物理空间的家,你有没有找到精神的家园?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就是精神家园缺失的时代,也叫信仰缺失的时代,还有更严重的,说这个时代是人类道德文明没落的时代。
人类的构成不仅只是靠基因和食物的营养,最重要的标志是人类的文化、人类的文明,是人类对这种道德文化的认知。
禅宗.公案
石头希迁十二岁时,就做了六祖惠能大师的徒弟了。但是不幸,三年后六祖就圆寂了。圆寂前,一个十五岁的小沙弥见师父要去世了,就问他:“老师百年以后,弟子要依靠谁呢?”
“寻思去!”六祖告诉他。
希迁把“寻思”误为“用心思量去”,就天天用心思参禅,后来有一位上座告诉他:“你错了!师父告诉你‘寻思去’,因为你有一个师兄行思禅师,在青原山弘法,你应该去找他。”
石头希迁听后,立刻动身前往,当他从曹溪到青原山参访行思禅师时,行思禅师问他:“你从哪里里来?”
石头希迁回答道:“我从曹溪来!”
行思禅师又问道:“你得到什么来?”
“未到曹溪也未失!”
“既然没有失去什么,那你又何必去曹溪呢?”
什么是佛性?
佛性也是人性。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不学佛,不学中国传统文化,都不知道自己有人性。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儒家思想、中医系统和佛教文化,但在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忽略了精神文明。生活富裕了,社会进步了,但是人心堕落了,道德滑坡了。所以历代领导人都提出要恢复中国传统道德。
“众德”不仅要有,还要让它荣发出来,“耀”,即照耀,要让它放光,人性之光要彼此感染。“人者,仁也”,仁,还是比较中性的,上面还有道、还有德,所以儒家的文化就是人类的底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像黄金,道教像玉,儒教就像粮食。金、玉虽然宝贵,但是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粮食,粮食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也就是说,儒家所提出的人类的修养,是我们作为人的底线。如果没有了这个底线,再多金玉满堂又有何用?
只要人类还存在,关于人性的教育和文化就要去彰显、去弘扬,我们自己要安装这个系统。这关乎于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光阐大猷”就是大道的意思,“光”是光大,“阐”是阐扬。
前两天有一位学者讲了这么一个课题——孔夫子是什么人?他主要讲了孔夫子不仅是儒家的。我们总认为孔夫子是儒家的,实际上孔夫子代表了中国人的人文修养,我们不能把他理解成哪一家、哪一派。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把佛教理解为只是佛教的,祂是地球人类文明金字塔的顶尖,但又不局限于人类的范畴,祂更像是一个宇宙的文明。佛教为谁而存在?为社会、为人民、为国家;为过去的祖先,也为未来的子孙。
“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佛家有一个《钟声偈》,把佛的真理之声比喻成洪亮的钟声,“钟声传三千界内”,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银河系,“佛法扬万亿国中”。“功勋祈世界和平,利益报檀那厚德”,“檀”就叫功德,“檀那”就是功德施主的意思。这个声音一弘扬起来,就是“荣耀众德”。这个文化彰显起来了,世界都会和平,人们都能享受幸福安康的生活。
为什么说来到佛门就可以消除业障?
因为佛法点亮了我们的心灯,会驱除我们生命里的黑暗,黑暗角落里的垃圾就能得到清扫,这就叫“消除业障”。
为什么来佛门能增加福报?因为当我们安装了这个系统,恢复并启动了我们本位的明德,就可以爱自己、爱他人,就可以“亲民,止于至善”。
我们国家提出“明明德”,以高尚引领风尚。我们人类社会怎么样建立高尚的文化而倡导一个时代的新风?我们生而为人,如果没有人的思想境界,没有光明的胸怀,这就是每个生命自我的一种困顿。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才是人类的奢侈品,这才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标志。所以请记住这四个字——“荣耀众德”。
虽然这个“德”讲起来很高大上,却也非常朴素,它既是我们开车要遵循的交通法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缺了这个行为准则,就会丧失人的尊严。
人们对道德文化的认知,决定了社会的道德现状。所以,每个人都应当了解这种文化,对人性都要有知情权,并且自觉遵守,让它成为社会良序,成为公众的良俗。
过去说,社会上有一座寺院,就会少一座监狱,现在有一个更严峻的社会话题,就是社会上多一座寺院,有可能就会少一座精神病院。所以“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是从佛菩萨、古代圣贤,到世界范围内所有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都会去思考的话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