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您分享一个美好的愿

2023-04-02 19:01:00 发布: 人气:4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 (2022)0000575

图片


图片
图片



心存善良

的质感




我们过生日都会有美好的祝愿,过节假日都有吉庆的这种祝福。但实际上祝福、祝愿都有一种状态。像我们合掌在念这个愿、愿、愿,愿菩萨如意,愿有情悉得,愿众生得乐,愿登地菩萨彼愿皆成就……这些愿的时候,我们心能不能沉下来,发有质量的愿呢?


我们如果出国的话,我们非常会关注这个国家的人,人能不能沉淀下来,人的心灵状态是不是朴素的,是不是安详的,人性是不是贤良的、温良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图片


我们看到在西方教堂里,无论是谁,不管社会上的成就是什么,自己再怎么卓越,到教堂里都能坐下来祈祷,每个人都能沉静下来,能真诚地忏悔。


在西方文化里面有一个原罪性文化,实际上在很多层面上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原罪性,就是说每个人需要谦卑嘛,“谦”在我们中国的六十四卦里面,“谦”是最好的呀,谦卦。怎么样一个人能谦又能卑呢,他如果懂一点原罪性,他就会谦卑啊。至少说他的社会成就、他的知识、他的各方面都可以很杰出,但是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博爱是源于平等,平等是因为人格是平等的,我们都是有原罪的,就像佛教里说今生过去世,我们身、口、意三门都造做过很多不善业的,所以所有取得的成就都是装饰品。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大众对所谓的成就的这些东西不断的放大,而人性当中最宝贵的东西却忽略掉了,那这样对事物的认知是颠倒的啊。


图片


在唐朝的时候,别的国家人来到我们中国也是,他就记录今天住的谁家,他家有几个人,他们有没有信仰,他们温良不温良,对客人的态度是如何的,他会详细地记录。一家一家,一家一家,走了多少行程,住过多少家,每一家他都会去描述,这家的人怎么样。这一看,除了地理,那些地名、山川的描绘、寺院的记录,他更重要的,记录了唐朝的时候,盛唐时候的人,老百姓的修养,这个它很重要啊。


只要是有信仰的人,往往都是温良的,他对客人的态度都是慈善的,非常大度的,是亲切包容的。往往没信仰的人就不一样,同样留宿,他态度会不一样。有的人甚至是有敌意的,他虽然包容,虽给你留宿了,但是他保持着一种跟你的距离感,他保持着一种对自我的保护。


图片

玄奘大师


我们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记述,更多的是描述地理地貌啊、风土人情啊、政治面貌啊、信仰啊,他大的方面去描绘。有一些这种旅行家或者是来取经的,到中国学习的唐朝的其他,他记载的更多是人情的、人的道德的这些。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些记述都是很重要的,是我们现在了解唐朝风土人情、道德修养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参考书。我们学地理,我们学历史,我们都不会学这些东西的。


动物在我们人的眼睛里就是被杀、被吃的,它其他属性没有,相对动物来说这是不公平的。我们自己要追求解脱,我们自己要追求被菩萨爱,我们却忘掉了我们对其他生命的态度,而这又是现代社会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当看到有个人吃素,他是为什么吃素的?他说在点菜的时候,看到菜单竟然有鸡肠,有鸭爪,有什么脑,有什么髓,实在看这个菜单看不下去呀,所以就选择了吃素。我想这一个人真是菩萨啊,他竟然看菜单他看到了人的残忍哪!


我们号称学佛的,在这个五浊恶世,我们的心灵,你被恶冲击到了吗,你有知道这是恶吗?东方人的修养到底是什么?他的精神文明是什么?东方人的细腻到底是什么?东方人的婉约之美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在祝愿的时候都祝得潦潦草草,都祝得粗枝大叶,很鲁莽,没有质感。


图片


我们大家喜欢瑞士的手表,瑞士不是所有时候的手表都是好的,瑞士的手表出名是因为它的宗教改革之后,大家对宗教的认知、修学提升了,然后把这个宗教的修养带到工作生活中之后,才有了瑞士的工匠精神,才产生了瑞士精密的仪表。我们现在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来自哪里啊,是一种工作的态度啊。这个态度从哪里来,态度是要训练的,要修学的。虽然表面看是一个宗教,但实际上它统领了我们人类所有美好的品格,它也消弭我们人类所有的负面的东西。


我们在寺院里参加拜忏,拜了三天,忏悔罪业,我们生命的提升在忏悔中自我洗涤。我们遮蔽什么,回避什么,我们屏蔽什么,我们净化什么,这都属于戒的范畴。所以我们出家人去求戒,就叫求忏悔,求戒的场所也叫“忏悔堂”。


图片


戒比较专业的名词叫“防非止恶”,用很传统的这句话,这是非常佛教专业化的一句话,叫“防非止恶”。用现在来说就叫屏蔽罪恶,隔离,你要跟不好的东西要建立防火墙,你要建立这样一个自我保护系统。


受戒就是加装这个保护系统,加装防火墙,加装杀毒软件。你手机要加装,电脑要加装,人不加装怎么行呢。所以这个戒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是我们生命的刚需,不是可有可无的。吃什么饭可有可无的,不要紧,吃面条还是吃稀饭都可以,信仰是我们的刚需。物质、财富怎么样,那无所谓,但是信仰必须得有。


今天,我们从二十世纪来到二十一世纪,有可能这句话不流行,甚至让人鄙视,但我们美好的祝愿,希望这个概念成为普及,是一个普及的概念,信仰要成为我们人的必需品。尤其是经过几千年证明的、传承的,对人类一直是良性的奉献,没有带来负面的佛教信仰,这是我们人类的礼品、奢侈品,但又同样可以成为我们社会的最底层文化结构。


中国曾经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我们希望中华民族的这个盛世再回来,这中国梦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国家领导人讲得很清楚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优秀的,是无副作用的,是代表着人类的普遍性和人类的高度的。越高度的东西是越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所以才能人人趣向,人人向往的。


图片


希望这个概念,我们大家每一个人共同发声,我们有这么个愿望,希望优秀的佛教信仰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必需品。


我们去极乐世界,说莲分九品,我们往往学佛的弟子说,哪怕再差一品,下品下生也得有我的份,这个得必须有,是不是,莲分九品,哪怕下下品我也得有。


想到抽观音签中,观音菩萨为我写的四句偈,“鸡与凤同飞,高岭整羽衣;造舟须济渡,宝物满船归”。“造舟须济渡”这个才是关键词啊,“宝物满船归”那是自然,最后的结果。你只要在因上努力,结果它就不求而自得的,结果是不需要求的。我们呢,往往让观音菩萨你听我有话说,你有什么话说,就求结果。所以这个我们要记住啊,观音菩萨跟我们讲什么很重要的。


讲这个发愿次第,刚才讲的是我二十多年来一贯的,我就这么一个朴素的心愿,希望这么好的、这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明,它不仅仅属于中国的。在中国,这是中国人的幸运啊,我们要把这个幸运再能够传递给我们的子子孙孙,让他们都拥有这份幸运啊,甚至把这份幸运的礼物能传遍世界。所以这里面也说发愿,我们要有这种状态。


图片


现在,我们要把它变成一个祝愿,希望我们十四亿中国人都有美好的心灵世界,都懂得用美好的生命去祝愿,祝愿自己,祝愿这世界的人。但实际上这是一条非常艰辛之路,要推广一种优秀的文化的时候,坚持的那份良知,这是不容易的。


有时候科技是进步的,道德是滑坡的,不甘愿这样子,所以才叫“逆行者”,知道吧,还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叫什么,叫中流砥柱。所以李白的那句话叫“万物之逆旅”,逆旅,修行的人是逆旅。


拥有佛教信仰的人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我们所做的事就是挽狂澜于既倒。道德滑坡是一个大的趋势。我们这里面,我们能做点什么呢,就是不道德的力量像洪水猛兽一般,我们能够挽狂澜于既倒,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这需要多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支撑的,这是不容易的。


图片


大家来到寺院并非是简单的烧烧香,和大家交流这么多,也是为了强化一下寺院作为一个平台,佛法要在这么一个融洽的环境下,我们这样子交流是不容易的。这样交流总是会有一些触动到我们,就是我讲这个愿,愿,愿,你有愿的状态吗?先看这个人,我们现在的人、普通社会上的人还有祝愿的状态吗?都变成一种滑口而说,我祝你,我祝愿你。


我们在盂兰盆供的时候,目犍连为了救度饿鬼道母亲,那样供养三宝、出家人、圣者,祝愿、入定,先要为他入定,一种很好的生命状态,然后带着那个美好的生命状态、广大的资粮去回向他,祝愿他。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个愿,希望这个祝愿的状态在我们中华民族,在这个二十一世纪能够复苏,能够回来,我们的人过得细腻,有内涵,有人性的温暖,有内在,有那个心存善良的质感,不要成为一个空头的口头话。


那个善良的质感需要训练多久嘛,给小孩子放生小蝌蚪、小泥鳅,那大人就不需要放了嘛,你也是要找回善良来的,这多少不容易啊。


我们多少成年人已经麻木掉了。你说他没有善良吗?他有,他善良与罪恶并存,所以人是需要反省的,是需要自我去过滤的。把人性中的恶要把它过滤掉,把人性中的善,要把它从星星之火呵护着它,吹着它,让它变大。人性的善人人都有,但是你呵护过它吗?对一个小孩子,小孩子人性中的善你有去呵护它吗?


图片


曾看到有一段记载,牛津大学的校长回答别人一个问题,他说:“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牛津大学的校长回答:“教育的意义不是教会你找工作,而是教会你找回自己。”他这个问题回答的很简练,这是老佛爷干的活啊,这才是教育呀,教育我们找回自己。找回自己的什么?善良啊。这良知里面包括对善良的肯定和对罪恶的惭耻,惭耻之心,要把罪恶从我的生命里剔除出去,要把我的善良在生命里巩固,让它放大,这个是良知决定的。


不仅要有良知,还要有抉择,要对善的培养,对恶的惭耻,所以佛法的修行不仅仅只是佛教徒的,释迦佛陀的出家不是为了佛教徒准备的,是对苦难的生命准备的。所以这个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传喜法师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相关文章
· 愿一切众生为法资养,续佛慧命——日诵净行品99愿
· 清明节|真正利益逝去的亲人,这是最好的方法
· 为得妙法能舍一切(下)
· 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
· 國朝高僧傳︱廬山東林寺傳印法師傳
· 当我们皈依了三宝,开始修行了,命运就会发生转变
· 《童蒙止观》〡于禅坐中修止观的方法
· 清明祭祖,这些疑惑你有吗?
· 【清明特辑】超度的方法及意义:对去世多年已投胎者仍利益很大
· 为得妙法能舍一切(上)
· 终有一天你会知道是谁在做梦,谁又在施福
· 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让自己具有佛菩萨的光芒
· 有了这样的坚定信仰,无论遇到顺境、逆境,都能坦然度过
· 【清明特辑】清明,有多少众生因你得救?
· 春天里的一个重要功课
· 为半偈舍身(三)
· 实修派的窍诀
· 【清明】怎样才能安全无障碍的利益到祖先
· 欠钱不还,做牛还债且被宰;奉献三宝,培植福报解冤结
· 当病魔、怨敌、违缘等给我们带来极大痛苦时,应当如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