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分
。
倘不趁此大好春光精进用功
我们将更向何生度此身呢
春逐风和柳叶新,桃花正放思灵云。
而今多少失迷者,不效前贤惜寸阴。
——灵隐文禅师《示云彻禅人》
从最早萌发的柳芽,到末后盛开的梨花,这是一年中最堪留恋的时节。燕去有再来时,桃谢有重开日,但良时易往而难追,恶道时长而苦重,倘不趁此大好春光精进用功,我们将更向何生度此身呢?
春分释名
《春分繁露》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这一天,重点在“分”字。首先,春分这一日,太阳不偏不倚,直射地球的赤道;同时,古人也称这一天为“日夜分”,此时北半球白天与黑夜的时长正好对半分,此后白昼将渐渐拉长。
春分习俗
《春分》
日月阳阴两均天,
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
川上良人放纸鸢。
这首为春分为题的唐诗里,写到的都是春分时节的特点和民俗。
■ 玄鸟
古人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燕子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古时把它叫做玄鸟,春分时节,正是燕子归来之时。春分前后,也是一个护生或者放生的好时节,遇见鸟儿觅食、筑巢,不妨借一片屋檐宽容呵护。
■ 赏花
春分前后,气温回暖,岸柳青青,莺飞草长,海棠初开,风卷木兰,梨花满地。陌上花开,三五人赏花,可缓缓归。
■ 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对视力和颈椎都有好处。
春分养生:“以和为贵”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同时也是昼与夜的平分点。春分一到,阳气渐升,和阴气正好相等。
相对应的,此时养生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重点要讲求“平和”,以和为贵,以平为期。怎么做才能达到平衡呢?
春分起居:晚睡早起加午睡
春分养生在睡眠上要保持“晚睡早起”的习惯。但是早起并不意味着要特别早,古代医家认为早起不要早于鸡鸣之时即可,也就是说不要在早上5点之前起床。
早起之后,可以到户外跑步或打太极、八段锦,让人体气血流通起来,情绪舒畅,赏心怡情,才能与“春生”之机相适应。而对于正常人群来说,晚上11点入睡就属于晚睡的范畴了,因此,大家也不必刻意熬夜。
中午,为缓解春困,可适当午睡一会儿,打个盹,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以内即可。总之,优质的睡眠是阴,适量的运动是阳,如此人体阴阳互补,则可阴阳调和。
春分饮食:多食甘温少滋腻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不论是食物还是药物都具有寒热温凉四气与酸苦甘(淡)辛咸五味。
春分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少酸增辛,助肾补肝。此时可多吃一些、菠菜、豆豉、豆苗、黄豆、青梅、樱桃、香椿等食品。
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因此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因此,春分时饮食上不妨添加一些甘味食物,如米仁、山药、木瓜等,这些能滋补脾胃。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春季不宜滋补,一些滋补品可能会压抑阳气的升发,也不利于肝的养护。
春分着装:下厚上薄防春寒
春分之时,依旧春寒时作,且此时天地阳气尚不充沛,人体阳气也尚未健旺,人体受凉后易出现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因此,体虚之人更要注意添减衣被,“勿极寒,勿太热”。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
春分运动:温和锻炼增免疫
俗语说:“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分有不少多发病,如高血压、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要预防这些疾病、增强免疫力,应当多到户外锻炼身体,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为首选。
不过,早春日出的时间较晚,早晨空气中氧气不足,故不适合晨练。因此,运动时间可选择在14~19点之间。
平时,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学会戒愤戒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不运动的时候,可抽片刻时间闭目养神,调息放松,也可栽花种草等,涵养性情,消除春困,以利“春夏养阳”。
大愿法师春分养生方
从春分这个节气开始就告别风季,进入到暖季了,春暖花开。但是这个时候还是乍暖还寒时候,人体里面的阴阳也在浮动,这个时候应该要调和阴阳,尤其是春分开始,人就容易春困。
防春困也很简单,就是做一个香囊来闻就好了,做一个香囊,用一个绳子挂在脖子上也行,放在口袋里面也行,让这个香气透出来就能够醒脑,能够防春困。
有两个做香囊的方法:第一个是用冰片、樟脑各三克,用高良姜十五克,桂皮三十克,全部磨成粉混合在一起,然后密封在瓶子里面,做一个小小的布袋子,把药粉每一次取五克装在小布袋子里面去,放在身上就可以防春困,大概每十天到十五天换一次药粉就可以了。
第二个也是四味药,川芎、白芷各十克,苍术二十克,丁香五十克,也是磨粉,每次用五克装在小布袋子。其实春困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体内的阳气不足。
——节选自大愿法师《药师法门健康养生随许法》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