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修行者应具备的心理状态

2023-03-20 00:0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点击收听同步音频


我们做一个修行人,就是专门对治自我感觉、专门瓦解我执的。自我能瓦解掉,这就是功夫。


什么叫空性的智慧?观色如聚沫,观受如水泡,观想如阳焰,观行如芭蕉,观识如幻影。能这样用生命去实践,从自我的虚伪的五蕴里突破出来,照见五蕴皆空,我们才有资格说自己是佛弟子。


我师父悟公上人常说一句话:“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他老人家虽然很谦卑、很低调,但他内在的功德还是会在周身洋溢着。那些上了年纪的信众,虽然不懂佛法,但凭着直觉,就知道这位老和尚好,看到了他很开心、很欢喜,就想近距离地亲近他。这种时候我师父就会慈祥地笑笑,神摄着,如如不动。他对着老太太们虽然讲不了法,但实际上已经让她们结到佛缘了。

以前,灵岩山佛学院的法因老和尚曾告诫学子们,你们以后不要去惦记那些烧香老太太的香篮。过去的老太太挎个香篮,里面有香、有瓜果、有红包,一个出家人如果惦记了,就没出息了。这意思就是说,只要自己是一个如理如法的修行者,自然就能成为人间的福田。



图片




图片


以前,迦叶尊者偶尔下山一次,就专找穷人家乞食。一是穷人家的供养总是非常简单,没有可口的东西,这样能对治我执,对治贪欲。另外,也是给这些贫穷的人一个布施、修福、种下善根的机会。


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这个天地间再贵重的东西,它也是有价的,但是我们修行的那颗虔诚的心,我们追随文殊菩萨的那种愿力,是无价的。


在文殊菩萨的加持下,我们有了空性的智慧,就能很好地破除我执。平时我执重的,碰不得的,“别碰我,我是马蜂窝”,那你就要把那些马蜂散到天地间去,散到花丛中去。让马蜂都到百花间去干活,一朵一朵坐在小莲花上,这样那些蜂窝就不要紧了。等到马蜂回来了,千万不能碰它。


这讲的就是一种修法的观想。当我们觉得被别人惹到的时候,我们就想,算了算了,让那些蜜蜂都出去采蜜吧,这个五蕴的我执的巢穴,让它空一点,我执轻微一点。而不是,你碰我,我就咬你一口。那样被咬的人是会很痛苦的。


我们有没有那蜂巢?有的人修了老半天把蜂巢(我执)修得大大的,马蜂(烦恼)喂得胖胖的。实际上,能成为佛弟子,能一起学佛,这是无量百千万亿劫的善缘。

图片

所以,修行人,心要调柔,要把我执放下,安住在好的法的状态里,对内降伏自己的贪嗔痴,对外慈悲喜舍。


我们以前也说过,对内要有惭愧心,对外要有慈悲心,对三宝要有恭敬心,对今天所处的一切境界要有感恩心。这个“要”,只不过是一个参考系数,而具体的方向需要我们自己去修。


人生是很短暂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把功德储备得满满的,等到死亡现前的时候就不用回头看,一直往前走,光明的路我们早就已经自己铺就好了。那时,肉身的四大皆散坏,一切眷属皆分离,一切威势皆不复存在,唯有我们修行所得的资粮不相舍离。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那些片刻的宁静
· 修行最开始的下手处
· 其实,轮回本身没有吸引你,是自己对轮回有期待
· 中央网信办: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 为什么要珍惜在寺院修行的宁静时光?
· 中央网信办部署“清朗”行动,期待自媒体的春天
· 修行要具有这两种心
· 莲面调化恶见众生(下)
· 佛法修行的核心
· 人生要有选择
· 只要走在正因里,结果不求而自得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这个时代佛法住世的意义
· 遮三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出三界,都可以从戒里来
· 拥有了这个“大地”,就拥有了万物
· 想找刘洪、程公?看这里!
· 愿一切众生永离不善之业——日诵净行品95愿
· 怎样才能感应菩萨的智慧启迪?
· 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纪念日〡他,是阿弥陀佛在人间的化现
· 这里,是寺院最核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