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
乐
。
其国众生 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
圆瑛大师生平简介
今从《圆瑛大师全集》中选取大师讲解的《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刊登,以飨有情。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十)
闽泉州大开元寺 沙门圆瑛 讲
【经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此即征起发问之词。呼当机舍利弗之名,征云:彼佛国土,因何之故,名为极乐,汝其知之乎?
【经文】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此先约正报众生释极乐。“众生”者,和合众缘而生。极乐众生,则以多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无有一切苦事,但受种种乐报,故名极乐。 “苦”者,逼恼身心之义。“众苦”,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三苦者:
一、苦苦。人洎修罗、地狱、鬼、畜,现受有漏之身,不得自在,已名为苦,更加种种逼恼,仍属苦中之苦。
二、坏苦。六欲天受衣食如意,宫殿随身之乐。初禅天得离生喜乐定,二禅天得定生喜乐定,三禅天得离喜妙乐定,但属有漏之禅,总有变坏终尽之时,犹如仰箭射空,势力尽,箭还堕,乃属坏苦。
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苦乐双亡,舍定现前。虽然无苦无乐,难免行阴念念迁变流转,乃属行苦。又云:欲界具三苦,色界除苦苦,无色界惟行苦。
八苦者,约人间说:
一、生苦,居于胎狱之中。
二、老苦,现其衰朽之像。
三、病苦,诸根痛患。
四、死苦,四大分散。
五、爱别离苦,欲合偏离。
六、冤憎会苦,欲避偏逢。
七、求不得苦,欲得偏失。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烦恼之火,昼夜炽然,焚烧功德之林,而坏菩提之种。是为八苦。
无量诸苦,说之不尽。而极乐众生,众苦皆无,但受一切诸乐,故名极乐。
问:乐者苦之对也,极乐既无众苦,何以显乐?
答:正以娑婆极苦,对彼西方极乐,二土较量,令知胜劣,而生欣厌。如三苦者,则彼国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如八苦者,则彼国众生,但受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但受相好具足之乐,而无衰朽老苦;但受自在晏安之乐,而无痛患病苦;但受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分段死苦;但受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但受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但受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但受观照蕴空之乐,而无烦恼炽盛之苦。二土对较,苦乐悬殊,净秽自分,取舍宜定。
慈云忏主,开此土、彼土修行难、易十种,今以苦、乐对之:
一者,此土有不常值佛苦,彼土但受华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
二者,此土有不闻说法苦,彼土但受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
三者,此土有恶友牵缠苦,彼土但受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
四者,此土有群魔恼乱苦,彼土但受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
五者,此土有轮回不息苦,彼土但受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
六者,此土有难免三涂苦,彼土但受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之乐。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
八者,此土有寿命短促苦,彼土但受寿与佛同更无限量之乐。
九者,此土有修行退失苦,彼土但受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
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
西方极乐世界
问:厌秽欣净,舍苦求乐,全同凡夫心行,何得称圆顿法门?菩萨不取涅槃之乐,不舍度生之苦,苦乐见泯,取舍情亡,方合大乘之道。而念佛往生者,何独不然?
答:未得无生法忍,必定不能度生,喻如破船拯溺,难免自他俱陷。念佛求生净土,见佛闻法,得无生忍已,普入尘刹,救度众生,方成自他两利。据此则舍苦者,正欲拔众生之苦,即菩萨之大悲心。求乐者,正欲与众生以乐,即菩萨之大慈心。岂小乘独善其身者所可及耶?
下期连载,
我们来说一说极乐世界的规模和装修,
敬请期待。
往
期
●
回
顾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