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是最好的报答

2022-07-12 00:21: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绍云长老,是虚云老和尚亲自剃度的最后一位弟子,于六月初六申时圆寂了,圆满了此生度化众生的事业,把佛法又传给了下一代。他老人家今年八十五岁高龄,这一生历尽坎坷,也愈发地显出佛法的尊贵。


我们学到的佛法都是这么来的,尤其是在特殊的时期,这些老和尚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改初心,坚持着文化自信,用生命把佛法延续到这个时代,让我们还有机会能学到佛法。


我们何以报答他们呢?羊会跪乳来报母恩,乌鸦会反哺,我们佛弟子真的要忏悔罪业,过去所做的种种罪业都要忏悔,以后再不更做,要建立一个健康的人格。



图片
图片



修行人的基本的特质,第一个是对轮回要有出离心。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智慧,比如这个房间失火了,这时候你就要找路往外跑,不要停留在危险的境地。出离心就是从危险的地方出去,到达一个平安的地方。


第二个是对轮回中的所有做过我们父母的、对还痴迷在轮回中的众生充满悲悯,对他们发起菩提心。菩提心的前面要修慈悲心、大悲心,就是你于佛法得到利益了,不能忘了大家。就像新冠疫情一样,如果你有方法解决这个病毒,不仅自己要在安全处,还要把这个方法推广给别人。


所以我们对轮回要有出离,对轮回中的有情要有悲悯,要去觉悟自己的佛性和诸佛菩萨果地的佛性,要让这个因和果之间发生链接。


能觉悟到自己的佛性,这就叫清净的正见。诸佛果地的佛性是无量威德的,虽然我们也有佛性这个解脱的种子,但是我们的力量太薄弱,一定要跟佛的果地发生链接,要“南无”。我们皈依三宝,每天也忆念佛,这就形成了一个健康的修行者的人格。佛门里也讲,不管这个人外表怎么样,如果对三界没有出离心,那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佛弟子。



图片



用现在脑科学的方式来讲,佛是一个大脑已经量化到全部觉醒的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叫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是一个量化的单位,“正等”、“正觉”也是量化的。佛法是可量化的、可实践的、可重复的,这才符合最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现代科学跟佛教比起来,佛教一定是真正的科学。目前科学不仅对轮回无法量化,对解脱更无法量化,甚至对脑细胞无法量化,对这世间的认知也无法量化。但是对于这些,佛法都有,佛法可以告诉我们“人间百年,天上一天”。所以学佛不是什么估计的,而是可量化的。


阿罗汉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可量化的;声闻、缘觉全是可以量化的;菩萨有五十三个阶位,这都是可以量化的。从生命有情到大千世间,佛都能清晰地描述出来,人间哪有这种学问呢?所以“自从一读楞严后,不读世间糟粕书”。


白岩松曾经比喻佛——“远看是佛,近看是爱”。我说我心中崇拜的佛,落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神奇,任何一个局部都是那么微妙。


图片


所以学佛几十年,我为什么这样子去弘扬佛法、跟大家分享?不是因为我痴迷于佛,而是我觉得每个人太伟大了。人会造业,会轮回,轮回得又那么不觉知;人还可以解脱,羽化成仙,多么神奇。所以我们赞美佛、崇拜佛,实际上也是我们对人自身的肯定,是对人自身价值的显发。


我师父常常告诉我这一点,他说什么是开光?就是通过佛的智慧和威德把我们本具的佛性开发出来,让它放光。他说佛要我们开什么光呢?这是一种愚痴。我师父这么一讲,我印象特别深刻。


佛法就是理性的声音,佛教就是破除迷信、破除迷惑、破除颠倒的。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艰苦卓绝,把这个道脉、这个人间文明的最高火种延续着,传递给我们。每一天我们都要好好珍惜,这样才能报答他们。


当我们给佛跪下来的时候,要想一想羊跪下来喝妈妈的奶一样,我们也是一份感恩。当我们在生命中实践佛法的时候,只要忆念着佛法,就充满了感恩。我们不仅要感恩佛法和祂的传承者,甚至还要感恩我们自己:在茫茫轮回海中,给了自己一次学习佛法抵达解脱彼岸的机会。



图片
图片

他们为我们的修行立了一个标准

图片

追忆绍云长老|绍云长老:参禅的下手方法

图片

追忆绍云长老 | 绍云长老:修学佛法如何才能入道?

图片

追忆绍云长老 | 绍云长老: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图片

缅怀绍云长老纪录片 |《佛祖禅心》:惟愿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图片

《愿》— 菩提于心 大爱无疆

图片

看见涌泉时,愿一切众生善根无尽|日诵净行品72愿

图片

想快乐就快乐的秘密

图片

缁门麟凤,台宗泰斗〡天台宗四十三祖谛闲长老纪念日

图片

别让信仰有限制

图片

你的信心需要瑞相支撑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降伏诸魔坛城 | 文殊菩萨传(十四)
· 觉悟和智慧,永远是学佛的重点
· 【追思绍云大长老】这样保任下去,到生死关头能做的了主
· 心中有鬼,地狱自现(2) ||《地藏菩萨传》第28回
· 荣耀人性之光
· 他们为我们的修行立了一个标准
· 只要开始修行
· 不要看别人的缺点
· 百岁佛门耆宿乘清长老圆寂,愿长老乘愿再来
· 为什么信佛?这个答案你一定要知道
· 追忆绍云长老|绍云长老:参禅的下手方法
· 修行,生命的刚需
· 悦意光芒 | 文殊菩萨传(十三)
· 缅怀绍云长老纪录片《佛祖禅心》 | 平凡又殊胜的一生
· 绍云老和尚:开悟是为了什么
· 绍云长老珍贵开示:我们现在得了人身,又闻到佛法,这是最大的庆幸事
· 追忆绍云长老 | 绍云长老:修学佛法如何才能入道?
· 百一十岁乘清长老安详示寂,愿长老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 物力维艰,当思佛法来之不易
· 桃之夭夭——“桃”不开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