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候,有多少人用了多少时间诵持这首《文殊菩萨祈请颂》,都会处在文殊菩萨的加持中。哪怕你还不会背,耳朵听到都会是一种加持。
“不来不去不住如虚空”,文殊菩萨的现量境是没有生没有灭、没有来没有去的。所以当我们忆念或者背诵这首《祈请颂》的时候,实际上不仅是文殊菩萨,一切诸佛都会降临的。
因为一切诸佛都是有这个现量境的,祂不受时间的障碍、不受空间的障碍、不受生灭的障碍,叫“如如大悲离时界生灭”。
这是一切圣贤的本性,也是文殊菩萨的自性。所有的圣贤皆证这个体性,所以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之师,一切诸佛之智慧,也是一切菩萨之智慧,一切声闻之智慧。
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大家要重复念诵。因为只要忆念法,一法具足一切法的功德,一法具足一切佛的功德。
佛陀称赞说,若有人忆念文殊菩萨,其功德胜过忆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功德。为什么?因为你忆念到本质了。
你如果体悟到文殊菩萨的现量境,实际上就是获得了一切诸佛的本性,那比称念一切诸佛名号的功德还要大。
这就好比,你是拥抱到阿弥陀佛的功德大,还是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大?拥抱到阿弥陀佛的功德比较大。你念名号未必能跟佛合一,但如果拥抱到了,那就已经合二为一了。
“于中幻化众生影色现”。
“于中幻化众生影色现”,作为圣者,作为我们的智慧本尊,文殊大士祂了达这个世界、众生、影、色一切所现都是业因果报里幻化出的,非真实有,“若来若去性相实非有”。
这首偈颂背得越熟,意思就越明确。那我们念佛的时候就会对治了。众生是有情,影、现就是有情的根对尘。根、尘、识、境,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我们念佛要带着这种智慧,不仅放下手机,也放下眼耳鼻舌身意,放下色声香味触法。
众生既指有情,也指我们的根。众生影色现,这就指根、尘、识。一切依什么现,是不是依识而现啊?万法唯识所现,情器世界,根、尘、识、境都是幻化的。
Manjusri Temple
这地方本来没有房子,现在有了,人来人去,从无到有,它是现象有还是本质的有?现象的。所以只要是若来若去的,所谓的有都是现象的,不是本质的。
那你要皈依什么?要皈依本质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
所以念文殊菩萨,忆念文殊菩萨,能不能生到极乐世界?文殊菩萨跟观世音菩萨都是极乐世界莲花部的本尊,我们念这个祈请文殊菩萨颂跟念“阿弥陀佛”都有同样的作用。
我们理解得越好,你就越受用,而不是顺嘴滑过去地念。就像蹬自行车一样,车蹬打滑就不起作用。如果法受用了之后,“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道光,一句佛号就有能量的,这是带着诸法的实相在称念着佛号。称着佛号跟佛的身体是一致的、是相应的,而不是只有名号没身体。
别人念“阿弥陀佛”,你也念“阿弥陀佛”,但别人是明白的,明白的人句句佛号,句句就放光;你是句句佛号,句句打瞌睡。自己也不受用,最多就是不想这想啥呢,就想这个吧,也能起到一种安定,也有好的,也会增加福报和定力,但如果真实相应了,那就不得了了。
如果不能真实相应,那我们老老实实念佛也可以,历史长河当中大多数的人都是这样的,老实念佛,这也不得了。他就信了,啥意思虽然不知道,说服他的人也是要极其有威德的,他是因为信人,所以才信法。
我们现在又来思惟,去挖这个矿藏,去了解无量光无量寿的体性,佛法行使在人间,如果有人还这样去思惟,去讲说,去听闻,这是稀有的。
“一切诸佛智慧妙吉祥,唯愿慈悲哀愍降来临”,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之师,一切诸佛之智慧。当我们能与文殊菩萨相应,真正体悟到祂的现量境,那时就会很亲切,你会亲见文殊菩萨,亲见所有一切祖师、大德、圣贤。
——三参法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