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天台宗纲要》第31集
视频时长:39:36
藏
通
别
圆
三千大千国土在哪儿?就是这个三界。小千世界是从欲界到色界的二禅三天,中千世界到色界的三禅三天,三千大千世界就包括了无色界的四空天。实际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界。
那三界门在哪儿?就在我们自己这里。
我们这个“我”,如铜墙铁壁。修行为什么要自己修呢?别人是拆不掉你这个铜墙铁壁的,只有自己拆,而且要有方法拆,所以禅宗叫“拔铆抽隼”。
哪怕净土法门说求愿往生极乐世界,也要修到全妄即真。生死心不切、刚骨不硬,这三界的门是撞不出去的。
圆教的“圆”的四种意义
圆教的“圆”有四种意义:圆妙、圆满、圆足、圆顿,这四个词其实都是来说明我们的佛性的。
从最初发明心地一直到成佛,都具足这四种意义。这如果写一部论的话,荆溪湛然大师写的叫《始终心要》。
在善知识的大因缘下,一念觉悟,就为“始”,修道之始;护念相续不断、净念相继,功成圆满、结果成佛叫“终”。始、终都具足这四种意义,《始终心要》就是讲这个的。
《法华经》里说“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本末究竟”。《法华经》为什么是圆顿的?因为它“如是”。什么是如是因呢?就是我们的佛性种子虽在因,但是跟果的相貌是一样的。这就不是但中佛性了,这是究竟的中观见。禅宗的破参就是指这个。
但禅宗里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言说,离心意识参。实际上并不是说这个妙觉极果没有文字可以比拟,有大因缘就有大方便,有大方便就能通达大智慧。所以禅宗里说,“说似一物即不中”;《金刚经》里也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圆
一境三谛
当圆教的见树立起来后,我们在藏、通、别上所有精进的积累,就能通过圆教的见圆伏五住惑:一切见住地惑、欲爱住地惑、色爱住地惑、有爱住地惑、无明住地惑。
就像常寂光的智慧可以涵盖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我们依着圆教的见就可以超越这些过患。
“圆教的人初闻圆教名字,开悟圆教道理,便能用一心三观,观一境三谛。”一境三谛,就是我们当下的境就具足三谛。
我们当下的境能不能离开心?不能。这个心就是真谛。心所显的一切法是什么谛?俗谛。这个俗能不能离开真?能不能离开我们的心?不能。这就叫中谛。如果你当下就有这一境三观的智慧的话,这一境三观就能够显现圆伏的功德。
为什么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一切诸法,当体即空,本无所有,不可执着”,一切法没有自性,这就是空。空无自性,因缘所有,这叫假。为什么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这就是佛性的伟大。
湛然大师在圆寂前跟弟子说:“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一切法显而无自性的本体即为空;既然万法无自性,所以能显万法,称为假,然后“不一不异谓之中”。
圣人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悟到这个道理,乃至立圣人之教,都是从这里来的。
第四章、圆教
(一)立名的意义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