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悟到了这个道理

2021-12-24 00:21:00 发布: 人气:3

点击图片观看《天台宗纲要》第31集

视频时长:39:36


图片






三千大千国土在哪儿?就是这个三界。小千世界是从欲界到色界的二禅三天,中千世界到色界的三禅三天,三千大千世界就包括了无色界的四空天。实际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界。


那三界门在哪儿?就在我们自己这里。


我们这个“我”,如铜墙铁壁。修行为什么要自己修呢?别人是拆不掉你这个铜墙铁壁的,只有自己拆,而且要有方法拆,所以禅宗叫“拔铆抽隼”。


哪怕净土法门说求愿往生极乐世界,也要修到全妄即真。生死心不切、刚骨不硬,这三界的门是撞不出去的。



图片

圆教的“圆”的四种意义






圆教的“圆”有四种意义:圆妙、圆满、圆足、圆顿,这四个词其实都是来说明我们的佛性的。


从最初发明心地一直到成佛,都具足这四种意义。这如果写一部论的话,荆溪湛然大师写的叫《始终心要》。


在善知识的大因缘下,一念觉悟,就为“始”,修道之始;护念相续不断、净念相继,功成圆满、结果成佛叫“终”。始、终都具足这四种意义,《始终心要》就是讲这个的。


《法华经》里说“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本末究竟”。《法华经》为什么是圆顿的?因为它“如是”。什么是如是因呢?就是我们的佛性种子虽在因,但是跟果的相貌是一样的。这就不是但中佛性了,这是究竟的中观见。禅宗的破参就是指这个。


但禅宗里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言说,离心意识参。实际上并不是说这个妙觉极果没有文字可以比拟,有大因缘就有大方便,有大方便就能通达大智慧。所以禅宗里说,“说似一物即不中”;《金刚经》里也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境三谛






图片








当圆教的见树立起来后,我们在藏、通、别上所有精进的积累,就能通过圆教的见圆伏五住惑:一切见住地惑、欲爱住地惑、色爱住地惑、有爱住地惑、无明住地惑。


就像常寂光的智慧可以涵盖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我们依着圆教的见就可以超越这些过患。


“圆教的人初闻圆教名字,开悟圆教道理,便能用一心三观,观一境三谛。”一境三谛,就是我们当下的境就具足三谛。


我们当下的境能不能离开心?不能。这个心就是真谛。心所显的一切法是什么谛?俗谛。这个俗能不能离开真?能不能离开我们的心?不能。这就叫中谛。如果你当下就有这一境三观的智慧的话,这一境三观就能够显现圆伏的功德。



图片

为什么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一切诸法,当体即空,本无所有,不可执着”,一切法没有自性,这就是空。空无自性,因缘所有,这叫假。为什么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这就是佛性的伟大。


湛然大师在圆寂前跟弟子说:“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一切法显而无自性的本体即为空;既然万法无自性,所以能显万法,称为假,然后“不一不异谓之中”。


圣人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悟到这个道理,乃至立圣人之教,都是从这里来的。


第四章、圆教


(一)立名的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一份极乐世界的说明书|《佛说无量寿经》简体注音版 & 讲记全集

在这部经里,连大智舍利弗都没有提问的机会

【清凉福城】戒为无上菩提本

师父是我们与佛之间的桥梁

有时间去学这些,是一种福报

当一片叶子飘落到手里,他看到了什么?

甘露醍醐 | 给自己一些修善业的自由

清珠落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净土念佛法门,是只念阿弥陀佛吗?

好的态度也是可以消业障的

只要提到佛法修行,好像自然就与他没有办法分开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生死心不切、刚骨不硬,三界的门就撞不出去
· 怎么成为最富有的人?
· 通教,打开了摩诃衍大乘之初门
· 有些时候,错过就不再了
· 【佛学常识】修行为什么要善护口业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快乐无忧的窍门
· 【瑞典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视频】修行我们有正确的动机吗?
· 【甘露法语】相应
· 你的情绪,可靠吗?
· 如何走出三界的迷宫?
· 精进、清净的一天
· 应该有次第修行教法
· 这些颜色的光,是可以修出来的
· 【中韩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我们皈依三宝
· 这辈子我们一定是凡夫吗?
· 凭着与你的血缘基因,他就可以解脱了
· 念这一句,比念一斗谷数量的佛号还要多
· 佛宝、法宝、僧宝,都需要弘扬
· 恭迎日光菩萨圣诞 | 祈愿光明遍照天下 国泰民安
· 发轫修行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