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原——有正因才成智慧果 ——传喜法师河南省记者座谈会(七)

2014-12-19 17:17: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河南不仅孕育了中华文明,也是佛教东兴在我国的第一站。我们相聚在黄河之滨,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这么多的媒体人,加上我这个出家人,坐在一起来畅谈我们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经过人类几千年检验并认可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我想这是在座每个人的一种神圣的历史责任感,也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一种声音。

——传喜法师 2014年10月11日
图片
  记者:法师您好!佛法里讲开智成佛,您刚才也说到要深入经藏才能开智成佛。请您给我们特别是现场的这些媒体朋友推荐一些比较契机的经典,适合我们读,或者您认为智慧怎样才能开启?

  传喜法师:阿弥陀佛!很多人刚开始面对佛教文化或者说佛教经典时,都会有遇到类似的问题,读什么经典,哪一部经典适合我?其实,我们大家忘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动机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为什么要学佛?这个动机很重要,就好像小孩子去读书一样,背着书包去读书,为什么最后成才的少?因为成才的关键点不在于他读了什么,而是他为什么去读?读书的动因非常重要,却往往被人忽略。我当初学佛就是因为觉得生命如此痛苦,虽然不缺零花钱,比别人活得滋润,但是我还是觉得很痛苦。慢慢的我发现痛苦不是来自钱财,不是来自物质上的,而是来自我的内心,内心的问题要从内心解决。回过头来,一点点地读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才发现中国人的传统是文以载道,古代各家的经典大多蕴含着生命的课题,这时我才找到契机。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要把自己当成患者,佛经是药,老师是医生。如果你进入这个状态了,渴望通过老师这个医生,然后再通过经典的药,来对冶自己疾病的时候,那么,你读经的动机到位,经典的智慧自然就会流入你的心田,就会滋润你。相反,如果你没有这种心态,匆忙着看经典,甚至还抱着我研究研究的心态,往往适得其反。佛经是高度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阅读的态度却是俯视的,你俯视经典,你俯视圣贤,你俯视智慧,因为姿态不对,不读还没有罪业,一读反倒形成罪业,智慧不但不开,还让人产生邪见。所以,有的人反过来批评佛经,就因为他姿态颠倒了。你只有真正把自己当作是患者,你才会很尊重医生,才会把经典当作救命稻草。你仰视佛教,仰视经典,姿态一转变,所有都是良性的循环。同样是看佛经,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很多人会忽略这个问题。姿态正确了,智慧之海,随取一滴而知全味,智慧之山,登一步而明实相。阿弥陀佛!

图片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图片





相关文章
· 开心一笑:英国有只羊,以为自己是只狗....
· 宣化老和尚追思纪念专集之不贪
· 问道中原——有生有死有轮回 ——传喜法师河南省记者座谈会(六)
· 浪子回头金不换——传喜法师
· 天灾人祸因杀业——宣化上人开示
· 虚妄的业力诞生——生死轮回
· 问道中原——乾坤之道蕴盛世 ——传喜法师河南省记者座谈会(五)
· 流失在境外的中国罗汉图 丨 件件精品,顶礼膜拜
· 高僧传:净土宗第六代祖师——宋朝的永明延寿大师
· 超越生死 三宝启迪如来慧——传喜法师
· 问道中原——转识成智悟菩提 ——传喜法师与河南省媒体座谈交流会精彩实录(四)
· 英文时分:为什么寺院早课念诵消灾延寿药师佛
· 网络广播:传喜法师心灵有约——复旦总裁班开示(中)
· 传佛衣钵 慈悲喜舍——传喜法师岳林寺参访记
· 普润娑婆 华开莲现 ——传喜法师在北京《永恒的甘露—普门品讲记》推介会上答人民政协报记者问笔记(五)
· 令人惊叹不可思议:一只鹰飞来求皈依!
· 清凉甘露 防非止恶——传喜法师在北京国子监《永恒的甘露—普门品讲记》推介会上答记者问笔记(四)
· 《传喜法师》至孝大愿 泣血难干《地藏经》讲法开示《视频》
· 南怀瑾先生:“穿长袍”意想不到的力量
· 灵山犹在 法华未散——2014年12月1日传喜法师温岭明因讲寺说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