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听经闻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让大家写笔记;我们去受戒,去忏悔堂,也要写笔记;出去学习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参加完这一次禅七,我也希望大家能记一点笔记。虽然打坐的时候不可言说,不生妄念,生了妄念也不随它去,但是过后,我们稍微记录一下自己的行迹与心路历程,作为一种证明是可以的——我们怎么看着自己的烦恼,怎么看到自己的身心难以降伏,然后怎么样经过岁月的打磨,经过大众僧团和祖师规矩、钟鸣板响的加持,得以日日净化。
这个修行境界,我们“信解行证”,这个“证”字,虽然不是证圣果的“证”,但是我们用功的过程也是一个证明。说明修行是很客观、很真实的。当我们用身心去实践理论的时候,这是非常真实的过程。
一个人的进步是不容易的。今天有一点感想,有一点收获,如果不写下来,可能掉头就忘掉了。如果记下来,就可以回看,可以把过去的时空捡起来,而不是遗失到“黑洞”里去。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无明就像黑洞一样,可以吞噬时光。
所以佛陀往劫明白一个道理,就想尽办法留在这个世界上。
贝叶经
刻在树上,怕树皮弥合了;刻在石头上,又怕被雨水抚平了……他想尽办法把智慧留在人间,让众生知道。
佛陀有心得体会尚且都要镌刻下来,更何况我们呢?我们现在回头看,一个月之前的事可能都不记得了,更不要说三五年前的事了。这里面就是一种警策,是一种惊恐,这也更加提醒我们,生命需要觉悟。
对佛法的记述、整理、逻辑顺序的排列,不仅用笔,更是用心。我们的心灵乱如麻,只有一遍又一遍地梳,才能越来越整齐。写笔记就是这样的过程,通过记录来自我梳理;通过闻思、学习,来深度地耕耘我们的生命,将过去、现在愚痴的土壤翻一翻,板结的把它打打松。
这样能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呢?心越清净,过往就越清晰;心越浑浊,过往就越模糊。我执不再很强,心灵有可能也不再顽固,获得一个比较松弛的、柔软的、空灵的生命状态。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