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古的关怀

2023-05-08 21:3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图片








▲點擊音頻聆聽朗读


图片
图片











人,必然经历生老病死。


世间的人,

仅仅这个生老病死

就把他挤压得暗无天日了。

之所以用“挤压”两个字,

是因为“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逼迫性,

逼迫就是挤压的感觉。







文化是有生命温度的

  FORIQINGLIANG



想想我自己,在遇到佛法之前,从我记事起就觉得心灵没有窗户。肉体在呼吸,心灵却很窒息,又要面对春夏秋冬,四季轮转。


我们小时候物质也不发达,衣食住行都不宽裕,稍稍长大一点后,日子虽然过得去了,但还是会有心灵上的苦。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然后孜孜不倦地去寻找……找到了儒释道,才发现传统文化里面是有温度的。


现在想来,非常感恩自己当时的这种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妈妈一样,有温度,有爱,让你处处可以感受得到它对生命的关怀。





图片
图片

  祖先荫庇  





祖先有垂护子孙的力量

  FORIQINGLIANG



我们除了需要家庭的温暖,有时候也需要祖先的温暖,需要文化的温度,因为文化会带来远古的关怀。我们常说祖先荫庇,祖先有垂护子孙的一种力量。


中华文明就有这样一种特色,一个中国人遇到这种文化之后,才找到了精神土壤,才不是孤独的、流浪的状态,他的生命就能根植于中华文化这个温暖的土壤里。


同时,越受益于这个文化,就越知道众生的苦在哪里。现在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得了忧郁症,每年因为这个病症自杀的数量也非常高。我们作为佛弟子,就会于心不忍。


我们学佛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自我弥合,六神归元,生命里的无奈、过去的伤痛就能平复。慢慢地,我们的生命就像羽翼丰满的鸟一样,像老鹰的翅膀一样,就能驾驭生命之流。庄子说,“在水为鲲,扶升为鹏。”当生命有了这种鲲鹏之志,就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图片

   家国文化  




成熟的家国文化

  FORIQINGLIANG



一个六神归元的人于社会有什么价值呢?他除了自己是正气满满的,也具有悲悯世间的力量。悲悯是圣贤的一种品格,许多自顾不暇的人是没有办法产生这种悲悯的情怀的,因为他不具有这种力量。


以前读庄子的书,他的思想会引领我们,虽然也有一种舒坦的感觉,但不知道原因何在。通过这么多年学佛修行,现在就能理解庄子的这种思想境界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成熟的,这也是人类智慧成熟、生命成熟的一种标志。一群猴子在一起不能成为国家,必然是一群人产生了形而上的智慧,形成了成熟的、立体的智慧框架,这才有了国家的一个基础结构。


我们说社会有社会次序,实际上我们的思想也有思想的经纬,这就是一种成熟的社会形态。当子孙后代去读祖先的这些文化时,它会承载着我们的生命,从这个色身到精神世界,到灵性世界,从形而下到形而上,这才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图片
图片

  修行不内卷 





修行不会内卷

  FORIQINGLIANG



这种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的支撑纲领,是人之所为人的一种精神内涵。如果我们没有了人最有尊严的那种形而上的精神,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对祖先文化的理解,文脉断了,这个群体真正的危机就会随之而来。


好比佛弟子,不具戒定慧的功德,也不知道佛陀所讲的法的真实义,那我们就是徒具其表,实际上就是末法了。中国文化重视文脉、道脉,文脉若断,文化就失去了传承,所以,文脉就综合形成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涵盖着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命运。


区域性文化是这样的,但对于佛弟子来说,思想层面就更加广阔了。佛教的大智慧、大境界,衪是具有超越性的,所以没有边界,也没有内卷。


在佛教的修行里,没有人说念阿弥陀佛念得真多呀,脸盆都装不过来了,要漫出来了……不会的。你念得再多也不会漫出来,即使念一个亿、五个亿、十个亿,永远不会内卷的。


修行不会内卷,它是无量的,是没有边际的,所以它只能解决危机,不会产生危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吃到肚子里的才算自己的?
· 清凉微漫|只要有“瞋”,就失败了
· 智慧在哪里?
· 修行人就不苦了吗?
· 苦行得禅定方便度众生(四)
· 最终,我们什么都带不走
· 你家乡的地名隐含了怎样的文化?
· 如何帮助车祸遇难者?他们仍延续着死时的痛苦和恐惧
· 修行不能乱了次第
· 【文殊菩萨感应故事】洗心得慧
· 君子不争,谦养其德
· 在家佛弟子修行的重点
· 如何超越时空的障碍?
· 苦行得禅定方便度众生(三)
· 积聚生命的力量
· 怎样依止善知识
· 我们什么时候真正生过?
· 幸福的秘诀
· 立夏:风里乘清凉,雨中可修行
· 清凉微漫|给自己留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