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智慧的资粮

2023-04-18 21:58: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點擊音頻聆聽朗读

图片


如果我们的资粮足够厚,有了这种智慧后,就会产生妙用,百千三昧都可以用。

我们现在就是争取现前一个三昧也好,得一个正定,生命就是无漏了,就有了一个“攒钱”的小盒子了。所以,我们的戒、定、慧叫三无漏。


图片

闻思修







证果得道


如理如法



依教奉行




菩提心



出离心







我们天天忆念文殊菩萨,为的就是这个。文殊菩萨何止是培养一般的声闻、缘觉、菩萨,祂老人家是培养佛的高手呀!我们也要无数次提醒自己:我是佛弟子,我要依照佛陀的教导。


文殊菩萨倒过来说:除了求我,主要你自己得如理如法。我师父也跟我讲过,佛弟子如果能依教修行,文殊菩萨说:我保证个个证果得道。


如果我们受过菩萨戒,修过大乘法,对大乘真的有点信心了,那我们对人天乘、对声闻缘觉乘都没问题的。


所以,我们必须闻思,要把菩提心真实地发起来。对三界生一个出离心,这都要师父天天带着大家,培养对生命轮回的思考,产生对三界的厌离。我们出离心的定解生起来了,功德就大得不得了,相当于八风吹不动了。








悟境

 FORIQINGLIANG 



苏东坡吟诵出这样一首赞佛的诗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就是一个声闻阿罗汉可以做到的,一个出离心生起的人就是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还有一首诗:


溪声尽是广长舌,

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溪声尽是广长舌”,当下这个见地本身就是解脱的,就是具有涅槃三德的,这第一句是报身的状态;“山色无非清净身”是法身的状态;“夜来八万四千偈”是化身的状态,“他日如何举似人”,就是一个修行人的悟境。


苏东坡到黄州作了这首诗: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仗声。


这是他的一种觉悟,这样的农耕生活对他来说是非常充实、非常踏实的,然后心在道里参悟。


为什么苏东坡的诗、画在中国这么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这就是因为他证悟了佛法的智慧功德。这不是一般文学上的造诣,而是能见一切色法皆是法身的智慧的穿透力。








图片


一个文人尚且有这样的境界,每个时代多少高僧大德都在默默无闻地护佑着那个时代的人民和国家。现在中国人缺失了传统文化的滋养,既读不懂历史,也读不懂这些人。

 

中华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就是要身心摒弃一切环境污染,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验出我们古代祖先的大智慧。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去极乐世界是每天都要练习的
· 当你有内在的觉悟时,资粮就开始盈满充足
· 春日墨宝壁纸|送您一份康宁
· 以道的方式来面对一切境界
· 《童蒙止观》〡辨别邪伪禅发相
· 一切烦恼的根源......
· 不当国王装哑跛(四)
· 心安即莲花
· 无常的世界 感受佛陀光芒的加被
· 我前世法力高强,为夺取他人功力,杀害三百余位道士,被寻仇七百年
· 我不能因为它的本能而放弃我的愿力
· 清凉日志|南有菩提树,北有文冠果。
· 身执、烦恼与解脱
· 如何才能如如不动
· 佛教修行最诀窍的地方
· 不当国王装哑跛(三)
· 佛子应安住于戒定慧的见地里
· 禅堂是现出修行真面目的地方
· 修行人每天的必修课
· 学佛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