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犯这些规矩,会影响一生的修行

2022-09-02 21:3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佛教传承里,能够自始至终依止在一个善知识身边,是最难能可贵的。我们得三皈体、声闻戒、缘觉戒,乃至菩萨戒,都是“以善知识故”而得的。


僧才的培养是靠师资相授传承而来。有一些经律里面讲到,舍离善知识、和尚阿奢黎就是舍戒。因为一个人能成为出家人,这个身份是师父给予的,所以一切功德也都是来自于师父。


图片






01


如理如法


我小时候一直觉得自己胆子很小是一个弱点,做什么事情都要跟父母禀告,别人没有邀请或许允许我去的地方,是不会贸然去的。出家之后也是这个习惯,不管做什么都要跟师父汇报。哪怕有自己的想法也跟师父汇报,得到师父的允可,就觉得安心了;出门走到哪里,都会给师父打个电话汇报,回来之后马上又到师父身边汇报。无论大事小事,都是这样子做的。


图片
图片


后来,随着学佛时间越来越长,才发现这是很如理如法的。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养在佛教文化的圈子里,从小就不知道有这些规矩,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你亲近善知识的时候,就常常会犯错,一犯错就会影响一生的修行。


有时候细节虽小,但造下的果报真的是我们不敢想象的。很多人不是生活在一个先天的佛教环境,也不是因为广博地听闻了佛法才来到佛门,都是懵懵懂懂就进来了,一辈子亲近师父能够不违犯这些,是很不容易的。


图片





02


解脱


解脱,一定是我们修行最重要的目标,但修到后来发现,解脱就是来自于善知识。还有,于僧团也要生恭敬心、感恩心,不要生烦恼心。


尤其是居士们,你虽未必能从僧团得到利益,但是如果不如法,损害的一定是自己。所以提醒大家,要培养起对三宝无分别的恭敬心和清净心。


图片





03


无分别的恭敬心


来到寺院,不能只恭敬大和尚和执事,一个很普通的僧人也都要恭敬的。“太子虽小不可轻”、“火星虽小不可轻”,别看小小的一个火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沙弥虽小不可轻”,虽然是一个刚出家的小沙弥,或许几十年之后有可能成为一代高僧了。


所以不能轻慢任何一个出家人,因为佛法是具足超时空的功德力的。阿弥陀佛是超时空的,小沙弥的生命也是超时空的。哪怕他成不了祖师,也是佛、法、僧三宝之一,是我们所有的功德源泉。


图片


所以,各种各样的出家人我们都不能轻慢。有的人精进闻思,有的人持戒严谨,有的人禅定很优秀,有的人会讲经说法,有的人虽显现上好吃懒做,但是他秘密利益众生的功德,我们凡夫是不知道的。


所以,当你有了无分别的清净心和恭敬心,以此恭敬的功德,你就一定会得到加持。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虚云老和尚】不从有心处用功,难证无心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二)|译者殊胜
· 为何要受菩萨戒?
· 竹窗下,莲池大师写了啥?|第八篇:度众生的菩萨,度不度自己呢?
· 天底下无比殊胜的事
· 耳闻其名,能除障碍 | 除盖障菩萨传(三)
· 佛法再殊胜,也不要忘记这个大方向
· 【佛教故事】善念带来乐果
· 善行必结善果,恶行必结恶果(1) ||《地藏菩萨传》(第35回)
· 净土初祖慧远大师往生日〡他预知时至,感得弥陀现身告慰归期
· 震撼心灵 温情推送 | 如果,我们能听见TA的“呼唤”
· 猫妈的勇气与大乘佛弟子的修行动力
· 连文殊菩萨也不及的辩才 | 除盖障菩萨传(二)
· 在劳苦之间,去深刻地看这颗修行的心
· 【茶香慧日寺】如何理解三皈体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一)|初释经题
· 懂得无常,更懂得珍惜
· 终身修学的纲要
· 念佛第一乐
· 圆瑛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