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修学的纲要

2022-08-31 00:0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法语大观

戒不仅仅是律宗人专有的,是所有佛弟子修行的高楼大厦的基础。



有人问我,“佛教的经典这么多,能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话介绍,佛法讲的是什么?”我很自信地回答“戒定慧”。这是我出家学习这么多年来的总结和体会。


佛陀讲的是什么?就是戒定慧。并且鼓励我们从出家开始五年都要好好学习戒律。沙弥威仪里面也讲到,刚出家不要学其他的内容,好好先学戒。


因为戒律不是律宗人专学的,戒律是我们所有的佛弟子共学的。只要是佛弟子,在家弟子也要有在家菩萨戒律的。你不能讲我不是学戒律的,我的师父不是律宗的,那你就是不重视戒律,你就开始偏了。


佛陀比喻“戒”是我们的双足,“定”是双手,“慧”是脑袋。就是说一个人有健康的双手、双脚,还有脑袋,就是健康了。其实我们修行也是一样,“戒定慧”都具足了,就不会走偏。


现在,有的人重视戒,不重视定和慧;有的人光重视禅,他说“我心平何劳持戒”。这句话是祖师说的,也没错,如果你整天坐在禅堂里面也可不谈戒,因为禅堂本身就是戒,而且戒定慧具足,让你的身体不乱跑,嘴巴不开口说话,就是参话头或者是观想。我们现在听法也是戒定慧具足,这时候“身三口四”都不犯了,一心专注于法音,这就是戒。


图片


在法堂里、在课堂里、在禅堂里,都是有戒定慧的。所以说,戒不仅仅是律宗人专有的,是所有佛弟子修行的高楼大厦的基础。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慧能帮我们持戒清净,有了智慧才能帮我们持戒清净。这个戒,有的人是因为无知而不清净,有的是因为烦恼而戒不清净,有的人因为不尊重戒而不清净。犯戒的原因也就不外乎这三种。


外道邪知邪见,那个是痴,一般我们佛弟子要么是贪心,要么是嗔心,有时候也不排除愚痴心。如果不学习智慧这个层面,对怎么犯戒的都搞不清楚。谁都知道不能骂人,但是烦恼一来的时候就忘掉了,骂完又后悔了。为什么当时骂的时候忘掉了呢?人在嗔恨心、贪心生起的时候,都是没有智慧的,世间人都懂这个道理。


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了,当别人在烦恼的时候,特别是在家菩萨,在家庭里、单位上,如果有人用嗔心、贪心跟你说话的时候,你不要计较,因为那时候他的智商是很低的,特别是世间的吵架都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贪心或嗔心时说出来的话,其实听的人不要往心里去,因为他自己都后悔的,你要往心里去,三天、三年可能都不理他。


我们学习菩萨,菩萨心量就要大,对一切众生,别人对不住我们,我们能包容他;别人向我们忏悔,我们要接纳他。


因为佛陀是在禅定当中开悟成佛的,所以佛陀也高度重视这个定。定里面能开启智慧,散乱心是很难开智慧的。世间上这个凹透镜,太阳光一照,聚焦一点,火柴就能点着了,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这个实验,这就是聚焦。其实定也是这样,起到一个聚焦的作用。就是你以散乱心去思维法义的时候,它没有力量,如果你经常坐禅,这时候对你的记忆力、理解力都有帮助。


图片


慧更重要,佛陀说般若空性就说了二十二年,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重视这个智慧。现在社会上学佛的这些大众当中,社会上的学者或者居士,都讲佛经太难了,《金刚经》、《心经》,都学不懂。别说普通人学不懂了,就是连我们正规军也不一定学得懂。


有的人刚接触佛门,说《心经》好、《金刚经》好,其实《心经》、《金刚经》都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是它的核心呐!大家为什么喜欢呢?因为字数少,二百六十个字,小孩子都能背,很多人都能背。


“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解”,《心经》也好,《金刚经》也好,即便连小学生都能念得通,但是从理解上来说,大学教授也不一定能理解得到位。原因就是中国的文字是一字多音多义,如果没有建立在佛法的三法印、缘起性空的基础上,没有建立在佛教的大乘般若体系上,经典的文字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没有老师教他,更没有如实修证。


包括人们常讲的“四大皆空”这个词,让他给你解释解释,有的人就不说话了,有的人冒出一句:“酒色财气。”这是社会上人理解的四大皆空。其实修学过佛法就懂了,可以跟他说地水火风,但是如果没有般若的系统智慧诠释四大、五蕴、无我、五蕴皆空的这种道理的时候,别看这“四大皆空”,都不好解释的。


我们终身修学的课题,一个是福报和智慧,佛陀两足尊,一条腿走路是不稳的、不安全的、走不远的,我们要双腿走路,就是福和慧;另外一个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是一个主线。不是说禅宗人只有坐禅,也不是修中观的人才能修般若,不管是出家、在家,或者修学哪一个宗派,戒定慧是我们全体佛教徒修学的纲要。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种业力,靠神通和福报都救不了

图片

这是我们最大的福报

图片

把“我”砸掉,在火石电光中证得永恒

图片

告诉你一个人见人爱、开心幸福的口诀

图片

植物,也有如菩萨一般的品格

图片

解密三星堆的“未解之谜”

图片

师父最后告别时的样子

图片

面对一切境界,都“于道上会”

图片

解脱的感觉,每天都要去模拟

图片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有千手千眼?

图片

了生脱死一定是努力的结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宣说衪的名号,大地六种震动 | 除盖障菩萨传(一)
· 佛讲的话,我们领悟了多少?
· 修养身心,这8点要做到位
· 若见园苑时,愿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日诵净行品77愿
· 求受菩萨戒的前提
· (明)宝华山见月律师《一梦漫言》(十)
· 让生命具有谦卑的姿态
· 头顶如意宝珠丨虚空藏菩萨传(三)
· 老人修行的好处
· 八月初三——六祖惠能大师圆寂纪念日
· 这五样东西再多都不要!
· 六祖惠能大师圆寂日〡大师留下的这些偈颂,句句直指人心
· 向上菩提路,度生作津梁
· 动画电影《长寿王》告诉我们的道理
· 你愿意接受三宝的服务吗?
· 方便行境 | 虚空藏菩萨传(二)
· 七月最后一天|地藏会启增福慧,慈孝门开报亲恩
· 这种业力,靠神通和福报都救不了
· 《清凉山志》文殊菩萨显应篇(四)
· 吴越王钱俶的菩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