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长寿王》告诉我们的道理

2022-08-29 00:05: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相信许多人都曾听闻过佛陀成道前,作为迦毗罗卫国太子修行和开悟的故事。在佛陀本生传里,还讲到了很多佛陀过去世的故事,每一世中祂都在精进求法、行善立德,救度众生。动画电影《长寿王》,是根据佛陀本生故事改编而成的,讲述了祂转世为长寿王时发生的故事。



上下拉动,一起来看长寿王的故事

故事简介


佛陀在成道前,曾投生为一位国王,名叫长寿王,生有一子名叫长生。长寿王待民如子、奉行仁治,在他的治理下,整个国家物阜民丰,人民安居乐业。邻国有一个梵施王,觊觎长寿王的名声和财富,准备侵略这个国家。长寿王不想因为战争而伤害无辜百姓,决定舍弃王位,以此换来和平。于是他和长生、王后三人一起隐姓埋名,以打柴为生。


梵施王兵不血刃地侵占了长寿王的国土后,却并不放心,日夜害怕长寿王会再来抢夺王位,于是重金悬赏长寿王父子。有一个贫穷国家的百姓听说长寿王乐善好施,纷纷前来化缘,却都被梵施王驱赶出来。


长寿王非常怜悯这些人,于是主动暴露自身,让他们获得了高额赏金,而自己却被梵施王逮捕。梵施王性情残暴,要在大街上当众对长寿王执以火刑,以此来威慑民众。


被执行火刑前,长寿王看到了人群中化妆为樵夫的儿子长生,以及长生双眼中掩饰不住的仇恨与怒火,就对着天说了这样一句话:“怨无轻重,皆不足报。以怨报怨,怨终不除。唯有无怨,而除怨耳。”长生虽然听到了父亲的遗训,但面对父亲惨死、国家灭亡的家恨国仇,他根本按捺不住复仇之心。


长大后,长生化名“无怨”,进入皇宫,成为了一名御厨。梵施王十分赞赏无怨的手艺,又看到无怨参加剑术比试,武艺也同样的高超,便对他特别地赏识与器重,将他任命为自己的贴身护卫。


为了实施报仇的计划,无怨决定引诱梵施王到森林里。那片森林正是他和父母躲避梵施王的搜寻和追杀的地方,也是他们曾经相依为命、艰难求生的地方。在这里杀死梵施王,意味着以梵施王的生命来祭奠逝去的父母,这对无怨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当无怨把剑拔出来,要杀死梵施王的时候,突然听到长寿王对他说的话:“怨无轻重,皆不足报,以怨报怨,怨终不除”。他想起了父亲以往的教导以及临终前的告诫,觉得不应该违背父亲的遗训,就把剑收回去了。


这时梵施王正好醒过来,他很害怕,说梦到长生太子要杀他。无怨安慰道:“不要害怕,我会好好保护你。”梵施王便睡着了。过了一会儿,无怨忍不住第二次把剑拔出来。恍惚间,他又听到了父母的教诲,努力克制住自己。这时,梵施王再次惊醒:“我又梦到他来追我的命了!”无怨说:“如果长生来了,我会把他制服的。”梵施王就又睡着了。


第三次,无怨实在忍不住了:“这么好的时机,再不报仇,就没机会了!”当他把剑拔出来的时候,父亲的话语却又回荡在耳边。这时,他终于真正地开始思考父亲的教诲:“唯有无怨,而除怨耳”,究竟是什么意思?杀死梵施王就可以结束这一切了吗?杀死他之后,他的部下和亲族还会来找我报仇,如果他们杀死了我,父亲的旧部又会为了我而报仇。


仇恨滋生仇恨,杀戮喂养杀戮,这个国家便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纷争、动荡、厮杀之中。看着面前熟睡的梵施王,无怨终于大彻大悟,并下定决心遵循父王的教导和告诫,以宽恕来对抗残暴。梵施王深深地被长寿王父子的宽恕之心所感化,幡然悔悟,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无比的羞愧,于是将国土归还给长生,还把公主许配给他。


两国自此结为兄弟之邦,世代和平。长生经历了漫长的复仇之旅后,终于明白,这把剑所要保护的,是心中的佛性之光。




01.佛陀的生命境界

图片

长寿王的故事为我们阐释了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候的生命境界。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众生的安居乐业,为了维护这个世界的幸福、繁荣和长治久安。


图片

片子刚开始,长生太子在练剑的时候,长寿王就告诉他,练剑的真正的含义是为了保护生命,而不是为了伤害他人。外要保护人民,内要保护自己的心。

所以,当梵施王要攻打长寿国时,长寿王宁愿自己舍弃王位,归隐山林,也不愿意参与战争,让生灵涂炭。长寿王作为国王,如果他应战的话,他自己是不需要亲自参战的,派部队去就可以了。但他不愿意这样,不愿意看到百姓流血牺牲,对于他来说,生命是高于一切的。

图片

长寿王是在用生命教育我们、唤醒我们,他以他那种大无畏的高贵的品格为我们诠释了宁舍身命,也不能舍弃善良的菩萨精神。

佛陀的精神,是超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只要有缘众生感受到这种伟大的精神,就会被拯救,就会超越人我是非,爱恨情仇,特别是伤害他人的那种不善法就会被化解。

图片


目前,我们的生命被狭隘的贪、嗔、痴所裹挟。这部片子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业力和习气。当我们去读、去看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超越时空地感受到佛陀过去行菩萨道的功德。

我们现在都还没有好好地行菩萨道,甚至还制造了无数会让我们自己痛苦的“业”。所以佛陀是为了唤醒我们,才把祂过去的故事慢慢地讲来。佛陀是在以祂清净的功德来净化我们的恶业,转染成净,从而让我们也具足佛陀圆满的功德。


02.长寿的含义

图片


图片


看了佛陀过去世转生为长寿王时发生的故事,我们要深入地去思考,什么是长寿,是世俗的长寿吗?长寿不是指世间生老病死的状态,而是指宇宙中更高文明的不生不灭的状态,以这种高级文明不生不灭的状态为基础,再来俯视我们这个生灭的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会找到这个世界的病根在哪里,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生命会处在低级状态,会有生老病死,会在六道轮回中煎熬受苦。如果没有从这种低级的状态里超越出来,就无法进入更高级的佛的世界,即宇宙中高级文明的世界。

这个故事是帮助我们提升境界的,是帮助我们从凡夫的境界里往上提升的。有时候提升的过程是非常艰难、非常痛苦的,但是如果我们完成这个心路历程了,我们就提升成功了,就进入菩萨的境界了。否则,我们就还是世俗的状态,我们的心还是世俗的心,我们的价值观念还是世俗的价值观念,我们还陷在世俗的爱恨情仇里。


图片


“怨无轻重,皆不足报,以怨报怨,怨终不除,唯有无怨,而除怨耳。” 佛陀这是在告诉我们维护世界和平的方法,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小世界,如果我们每个人的身心都能清净,都能和平,那么社会就能和谐,国家、世界就会和平。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发给2012年召开于中国香港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的贺信中,对佛陀的这种精神给予了肯定并在帮助世界实现更加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对佛教寄予厚望。

时任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作安先生宣读了这封贺信,在贺信中,潘基文写道:佛教的深厚教义给联合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示,佛祖主张 “若想改变世界,必须改变人性” ,这给我们就如何改善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全人类的福祉提供了重要借鉴。


当今世界面临的所有重大全球性挑战,诸如致命武器的扩散和包容与和平的缺失,均要求我们改变诸多成见,解放思想,接受新的理念和行为。要知道人类的错误和短视甚至还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可持续发展。为此建立一种新的模式十分重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国际社会将齐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这是帮助世界实现更加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这一方面佛教可以大有可为,我希望世界能够听到你们的声音。

图片

若想改变世界,必须改变人性”,如果我们能转变心性,能够建立高尚的信仰,那么我们就能够驾驭自己的人生轨迹,就能远离贪嗔痴,就能够自觉地去安忍,甚至还能去唤醒、去感化这个世界,做这个世界的正面表率,这样的境界就是大菩萨的境界。如果我们众生能够觉醒,能够理解菩萨、学习菩萨,那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这就是伟大的佛教存在于世间的价值和意义。 
                                                                                 ——三参法师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 回  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你愿意接受三宝的服务吗?
· 方便行境 | 虚空藏菩萨传(二)
· 七月最后一天|地藏会启增福慧,慈孝门开报亲恩
· 这种业力,靠神通和福报都救不了
· 《清凉山志》文殊菩萨显应篇(四)
· 吴越王钱俶的菩萨精神
· 未见其人,先闻其德 | 虚空藏菩萨传(一)
· 受菩萨戒最大的回报
· 虚云老和尚:一念觉 一念迷
· 如何科学吃素?您有一份专业级蔬食指南请查收
· 为什么念佛要念到梦里去?
· 破漏的房舍,已经修好了吗?
· 修行如何训练定力?
· 如摩尼珠之宝藏丨地藏菩萨传(四)
· 怎样才能见到佛菩萨?
· 【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如地藏王菩萨一样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 恭迎地藏菩萨圣诞|| 利益现世及历生父母(转发功德无量)
· 不和别人比,只求自心安
· 高僧大德忆长老——虚云老和尚圣诞纪念日
· 孝亲报恩月最后一天,恭逢地藏王菩萨圣诞〡见闻瞻礼,增福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