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别人比,只求自心安

2022-08-26 06:35: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人生快乐与否,

全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



图片



净慧法师生平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圆寂于2013年4月20日6点26分。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3年。


净慧长老接法于近代大德虚云长老,以中兴佛教为己任,实践人生佛教思想,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禅法智慧。


长老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951年,赴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1953年,虚老迁江西云居,修复真如禅寺,长老奉虚老之命,留任云门寺监院,时年20岁。


1955年,长老因病前往云居,仍任虚老侍者,并协助当年冬天的云居传戒法会。长老朝夕亲承虚老之耳提面命,获益良多,深得虚老器重。长老承虚老之殷勤付嘱,亦以一身兼承禅宗法脉,为禅宗五家七宗之嗣法传人。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长老即被虚老送去深造,从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成为中国佛学院首批研究生。


1979年初,长老重返北京,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相关政策落实、教制建设、寺院恢复等工作。


1981年《法音》杂志创刊,长老担任主编,直到2002年,他先后当选佛协理事、中佛协常务理事、中佛协副会长。


1988年,长老应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之邀请,负责筹备组建河北省佛教协会,并当选为会长,同时主持柏林禅寺的重建工作。


1989年,创办国内首家以弘扬禅宗文化为主旨的刊物——《禅》。


1993年,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净慧法师开示



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庙里,他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亦是种活法。


一名法师,前去一座寺庙讲解佛经。待客僧捧上一杯茶招待法师。


待客僧发现茶杯上有个小小的缺口,歉意地说道:“法师,很抱歉,杯子有个缺口。”


法师道:“缺口的地方不去看它,整个杯子就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则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图片



其实,佛法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思想,而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佛经里面讲的也不是复杂的说教理论,而是很多非常生活化的故事。佛法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学佛就是学做人。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指导做人,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


众生和佛本来没有区别,只不过佛没有妄想、没有执著,所以活得自在,而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而迷失了本心,所以活得苦、活得累。只有去掉了妄想和执著,原本的佛性才会自然显现。


人生快乐与否,全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做你的富贵梦,我有我的穷开心,不和别人比,只求自心安。人如果都能这样活着,还能不快乐么?


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人生的态度,心中有阳光,生活便处处都灿烂;心中有爱,便处处有温暖;心中有善,处处是善;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图片



世界上困扰人心的事,其实多半是因为修养不够引起的,正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对于本来不必担忧的事,却整日里愁眉苦脸、思前想后,不是杞人忧天又是什么?


一个善念能使人摇身变成国王,一个恶念也能使人暴毙于马路边。所以,为人之道就是要常常观照自己的内心,时时起善念,不起恶念,做任何事都能尽心尽力,凡事才能成就。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磨难开始了 ||《地藏菩萨传》(第5回)


“厚德载物”是哪几德,你知道吗?


在无常变幻的生命里,我们应该怎样做?






相关文章
· 高僧大德忆长老——虚云老和尚圣诞纪念日
· 孝亲报恩月最后一天,恭逢地藏王菩萨圣诞〡见闻瞻礼,增福无量
· 恭迎 | 农历七月二十九 地藏菩萨圣诞(孝亲报恩月最后一天,为历生父母多行善事)
· 满愿第一丨地藏菩萨传(三)
· 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孝亲报恩月最后一天】
·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 印光大师:不可用通途教理,衡量净土法门
· 少事是福,多心即祸
· 贫穷可以买卖吗?
· 输入修行的密码
· 在《地藏经》里,祂屡次平凡的化现,是最深情的隐瞒
· 圆瑛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十)
· 求福报、求解脱?佛陀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
· 家庭就是道场,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
· 转凡成圣,这一辈子就可以决定
· (明)宝华山见月律师《一梦漫言》(九)
· 我们的障碍来自哪里?
· 难以测度丨地藏菩萨传(二)
· 咒语,怎么念才灵?
· 过目增福 —— 佛陀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