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辨正之相,恰与上科相反。既不求利养名闻,则澹泊明志,安贫守道。又不贪欲乐果报,则少欲知足,乐出尘劳。
唯为生死:唯者独也,独为生死大事,发心修行。将生死二字,贴在额头,刻在心头,无时或忘。念无量劫来,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无有休息,实是大苦。有生则有身,有身则众苦所集,一定要把此身度了。古德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身得度,生死方了。欲了生死,须有至悲至切之心方可。又古德云:此心未明,如丧考妣,此心既明,更如丧考妣。此即生死心切。此心是真心,未明即未悟。欲求悟明真心,其心悲切,如死父死母一样。迨此心既明,何以更如丧考妣?因既悟之后,了知本来是佛,堕落轮回。悟虽已悟,证犹未证,生死未了,故更如死父死母一样。如此乃是唯为生死。
为菩提者:为求证无上菩提也。求得实智菩提,使真性菩提,不致埋没,而方便菩提,得以成就。至于利养名闻,果报欲乐,皆非所求也。如是发心,方名为正。
【待续】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