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障碍来自哪里?

2022-08-24 00: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障碍我们的

是什么



障碍我们的

是"时空"吗?




障碍我们的是“时空”吗?不是。障碍我们的是我们狭劣的知见,是大脑的束缚。大脑苏醒了,时空是障碍不了我们的。


佛陀为了带领我们超越感官的错觉,用了二十二年来讲般若。当代的科学家施一公教授,用另一种方式为我们阐释了佛法里的“诸法性空”。


施一公教授:为什么说我们了解的世界不是客观的


施一公教授在视频中为我们讲解了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们了解的世界不是客观的,我们的感知未必可信,宇宙正在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形式运转着,科学只能代替我们“触碰它们”,却不可能让我们“亲眼所见”。





为什么我们了解的世界不是客观的?


自在天真



为什么

WHY




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东西,能感受到的能量存在形式加在一起,只不过是宇宙空间中4%的存在形式,另外的96%我们既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但那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这96%里有23%是暗物质。我们感知世界依靠电磁力,暗物质和我们人体没有强相互作用,没有电磁力。当有人在台上演讲,我们坐在下面听,成吨的暗物质正在穿过我们的身体,只是我们并不知道。


我们感知世界最主要靠的是视觉,视觉是视网膜细胞对电磁波的感受,是很窄的一个波段,窄到390纳米到700纳米。X射线波段太短了,人类看不到。蜜蜂采蜜看到的不是鲜花,而是紫外线,金鱼可以看到远红外,还可以看到近紫外,这些生物感知世界的方式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看到的完全是主观世界,没有所谓的客观世界。

图片


我们靠感官感知世界,可人类的嗅觉不过区区400种蛋白,触觉也才100多种蛋白,味觉更是如此,离子通道蛋白和受体不过几十种。我们凭借这么简单的,加在一起不超过1000种蛋白的生物体去感知世界,哪来的客观世界?


我们的眼睛看空间里的事物,是靠光线的折射。但是眼睛是看不到真理的,因为眼睛具有狭隘性,甚至具有欺骗性。太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八分钟,我们任何时候看到的光,都是八分钟之前的太阳所发出来的,我们的眼睛看到的都是过去时,看不到现在时。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世界的真相,只能看到世界的影子。



佛教的世界观



打破局限




我们一直被自己固有的世界观局限着。科学的发展正在帮助我们挣脱这种限制,打破这种局限。而佛陀早在几千年前就为我们讲了空性的道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过去时,非当下时。我们见闻觉知到的所有的一切,我们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虚幻不实的。


正如施一公教授所言,区区几百种蛋白,就决定了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就让我们无量劫陷在轮回里。不要小看这几百蛋白,它们组合起来就为我们呈现了五彩缤纷的虚幻世界,就制造了无尽的轮回。


图片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一样,万花筒里的世界千变万化,最后我们把它拆了,倒出来就那几片碎纸屑,数数连一百个都不到,最多就几十个。但是就这几十片碎纸屑,再放上两片玻璃镜,对着光一照,万花筒里的变化就永远无穷无尽。

轮回中的事物就像万花筒中的假象一样,看上去好像挺美好,充满了诱惑,让我们不断地期待着,但最终只有生老病死和无尽的轮回等待着我们。


实践佛法 超越假象


图片

在轮回的大海里,我们要认清轮回的本质。我们要做的不是沉溺在这变化无穷看似美丽的假象之中,而是要超越出来。佛法给了我们答案。佛已经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我们生命能力之外的光明大道,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这些道路佛都已经为我们铺下了。


“乘”就是运载我们的工具,佛法为我们提供的交通工具可以让我们超越那几百种蛋白为我们营造的虚假世界。只要我们愿意实践佛法,搭乘上这些交通工具,好好地走解脱的路,我们就必然会得到解脱。心向涅槃之寂静,这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三参法师 



图片

欢迎关

佛教慧日微信公众平台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相关文章
· 难以测度丨地藏菩萨传(二)
· 咒语,怎么念才灵?
· 过目增福 —— 佛陀的微笑
· 【茶香慧日寺】戒律是一种“契约”
· 今日处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 自力与他力
· 稳解脱的法宝,守住别丢
· 佛门龙象从哪里起步?
· 佛欢喜日午斋开示 | 念念正觉,可以滋养法身
· 佛陀也环保:关爱自然,从心入手
· 功德宝藏丨地藏菩萨传(一)
· 菩萨是怎样炼成的
· 星云大师:能克制自己 过于胜他人
· 戒幢清凉,光明朗耀|福城文殊寺壬寅年首届在家菩萨戒传授圆满
· 告诉你一个人见人爱、开心幸福的口诀
· 受菩萨戒的殊胜功德
· 未来的弥勒佛丨弥勒菩萨传(十三)
· 坦荡荡的心
· 修行中如何做到圆融?
· 恭迎“八宗共祖”龙树菩萨圣诞〡他的出现,佛陀早有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