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志》文殊菩萨显应篇(四)

2022-08-28 00:0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佛说放钵经》云:“前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央掘魔罗经》云:“北方去此过四十二恒河沙刹,有国名常喜,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应供等正觉。”又云:“文殊师利即是彼佛。”


《华严经·诸菩萨住处品》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法王子,是智慧的象征。五台山,乃文殊菩萨应化之道场。在五台山,文殊菩萨对不同的众生,化现不同的身相,演说相应的法门。《清凉山志》关于文殊菩萨的应化事迹有如下记载。




图片



波利入金刚窟传


图片

上下拉动翻看原文

唐佛陀波利, 北印度罽 (ji) 宾国人。亡身徇道, 遍探灵迹。及闻震旦有文殊住处, 远涉流沙, 特来礼谒。以仪凤元年, 达此土。至台山南, 蹑虒阳岭, 俯仰之间, 林木干云, 名花匝地, 翘首五峰, 生大欣慰。五体投地, 向空白云: “如来灭后, 众圣潜灵, 唯大圣文殊师利, 大悲无尽, 于此山中, 激引群生, 教诸菩萨。某痛恨生遭世难, 不睹圣容。远涉流沙, 故来瞻礼, 伏望大慈, 令我暂识真容, 聊接慈语。”言已, 悲泣, 向山顶礼。忽见老人, 自谷中出, 作婆罗门语, 谓波利曰: “汝谓情存至道, 远访圣踪, 汉地众生, 多造罪业, 出家之士, 多犯戒律。西土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能灭众生重恶业垢, 汝持来否?” 波利答曰: “贫道直来礼谒, 不将经来。”老人曰: “既不将经, 徒来何益?纵见文殊, 岂能识之?汝当速返, 取此经来, 利济此土多苦众生, 即是面见诸佛。亲奉供养, 岂一文殊不能见哉!” 波利闻已, 不胜欣庆, 礼老人足。未举头顷, 忽然不见。悲喜交切, 倍更虔诚。毕志捐生, 复还西土, 求《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于弘道元年, 回至长安, 具事上闻。高宗大悦。命日照三藏与波利参译。已而上赐波利绢三千匹, 经留于内。波利泣奏曰: “贫道委命取经, 为济群品, 非以宝贵也。愿陛下开一视同仁之心, 而流布焉。”上闵其志, 乃留唐本, 还其梵文。波利将诣西明寺, 与沙门正顺等再译。译讫, 波利持其梵本, 往诣五台山, 入金刚窟, 竟不复出。或云, 既入窟已, 见光网庄严, 圣真穆穆, 顾同行在外, 复出招之。未旋踵间, 圣境即失, 唯山穴存焉。波利遂于岩畔坐脱。其尊胜咒盛行于世。


《华严》云: “华世界所有尘, 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 此是如来刹自在。”故知金刚窟者, 诚不可以圣凡境界而思议也。若波利入而不出, 则是诸圣化身, 权彰斯应耳。既出而坐脱, 则谢斯凡累, 入彼圣流矣。

——节选自

《四大名山志·清凉山志》

 印光大师修订


图片


[译文]


唐朝佛陀波利, 是北印度罽 (ji) 宾国人。殉道忘身, 到处探访灵迹。听说震旦有文殊师利住处, 远从沙漠跋涉而来, 特地来礼拜访问。于唐高宗仪凤元年到中国, 到五台山南面, 翻越思阳岭, 俯仰之间, 只见森林耸入云霄, 遍地都是名花。抬头望五座台顶, 内心喜悦欣慰, 五体投地, 对着空中磕头说: “如来逝世后, 众神圣都潜隐灵迹, 只有大圣文殊师利在此山中救拔引渡群生, 教导众菩萨。波利恨只恨自己生逢八难, 没有见过菩萨圣容, 所以远涉流沙, 前来礼谒, 跪求菩萨慈悲普遍覆荫, 让我见一见圣容。说上几句话。”说罢, 流泪悲切, 跪下朝山上行礼。行完礼, 忽见一个老人从山中出来, 用梵语对波利说: “你说是情存至道, 远访菩萨踪迹。然而汉地众生, 罪业实在造得太多, 甚至出家之人, 也多犯戒律。西方国土有本《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能消除众生恶业。不知师父可带得这本经来没有?” 波利回答说: “贫僧只是来礼拜访谒, 不曾带得经来。”老人说: “既然没有带经, 空手来了又有何益, 纵然见到文殊怎么能认识。你应该马上返回去, 取这本经来, 给这块土地上多苦多难的众生以利益, 就是面见诸佛, 亲奉供养。难道一个文殊还不能见吗?”波利听了这番话, 不胜欢欣喜庆, 拜倒在老人脚下, 还没抬头, 不见了老人。波利悲喜交集, 倍加虔诚, 拼着性命又返回西域, 求到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高宗弘道元年, 返回长安, 把以上的事情详细奏报, 高宗十分高兴, 命日照三藏和波利参与翻译。完成后高宗赏赐丝绢三千匹, 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留在宫里。波利哭着上奏说:“贫道舍生忘死取经, 愿望是普济群生, 不是为了富贵, 希望陛下能开一视同仁之心, 让它流行传布。”高宗怜悯他的志向, 于是留下新翻的唐本, 将梵文原本还给波利。波利于是带着梵本到西明寺, 与僧人顺正等再译, 译完后, 波利带着梵文经本, 到五台山, 进入金刚窟, 竟然没有再出来。有人说, 波利进入金刚窟后, 看见光网庄严, 菩萨真容穆穆, 想到一同来的还在外面, 又出去招呼他们。没转过身来, 圣境就消失了, 只有山洞还在。波利于是在山岩下坐着去世。他所传的尊胜咒盛行于世。

《华严经》说: 世界所有尘, 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 此是如来刹自在。”所以知道金刚窟, 是不可拿圣凡境界思议的。如果佛陀波利进去后没出来, 那就是菩萨的化身, 出来只是为彰明这次应现。出来后坐化, 那就是辞别凡间劳累, 进入菩萨队里了。



图片



普明见圣授长松传

图片


上下拉动翻看原文

唐释普明, 济州赵氏子, 始剃, 依泰山灵岩寺。欣闻清凉, 荷锡来游, 于南台之北凿龛修业。有异僧时来, 相与言论。每言烦恼未伏, 生死莫度, 言辞激切。周旋久之, 但云“努力”。偶群贼至, 明意坦若, 无惧无惜。僧至, 明向言之, 僧称善焉。后有猛虎, 哮吼而入, 明亦自若。虎去, 僧至, 明复白之, 僧大嘉叹, 复言“努力”。无何, 风雪驶飘, 俄深数尺, 寒凛倍常。暮有女子, 仪容婉妍, 冻色苦甚, 求寄室中, 悯而许之。女衣疎薄, 更深寒逼, 呻吟转剧, 求寄禅床。明初不许, 夜半声绝。明起抚之, 身冷气微, 恐致殒命, 引使登床, 解衣覆之。有顷, 更触, 暖滑无喻, 欲情瞥起, 如火之炽。方欲就之, 女已下床, 以手援之, 倏焉而失。明于是身肉绽烂, 眉须堕落, 痛不可言, 悔责无地。日夜哀泣, 忏谢往愆, 如是辛勤, 俄经三月。闻空声曰:“汝无禅行, 不可度脱。当服长松, 除患得仙。”明虽庆跃, 自恨不知长松所在。弥加恳恻, 复经七日, 空声报曰:“长松在汝庵前, 状色若何。”明依言取服, 身疮即愈, 神气轻明。时永昌元年八月, 辞其友, 具陈往事, 羽化而去。


——节选自

《四大名山志·清凉山志》

 印光大师修订


图片

[译文]


唐朝释普明, 济州赵氏子, 刚出家时, 在泰山灵岩寺。听说清凉山后, 扛着锡杖来游, 在南台的北面凿了个山洞修行。有个奇怪的僧人经常来和他谈论。每次谈到烦恼没有收拾, 生死难以预料, 总是言辞激切。相谈时间长了, 只说“努力”。偶然有一群盗贼抢劫, 普明十分坦然, 不害怕也不可惜被抢。异僧来后, 普明对他说了贼来事, 异僧称: “善哉”。后来又有猛虎咆哮着进洞, 普明也坦然自若。虎离开后, 异僧到了, 普明又告诉他,异僧大加赞叹, 又说“努力”。不多久, 风吹雪飘, 很快就积雪数尺, 寒冷几倍于平时。天黑时有个女子, 举止容貌美丽动人, 冻得十分痛苦, 请求寄宿洞室里, 普明可怜她便答应了。女子衣服单薄, 夜深寒逼, 呻吟不断, 请求睡在禅床上。普明开始不允许, 半夜时呻吟声没有了。普明起来抚摸她, 身体冰冷气息微弱, 害怕她会死去, 扶她上了禅床, 脱下自己衣服给她盖在身上。过了一会儿, 再一次触摸, 女子身上又温暖又柔滑, 普明顿时欲火中烧, 按捺不住。正要挨近, 女子却下了床, 普明拉那女子, 女子忽然间消失了。普明于是浑身肉烂, 眉毛胡须脱落, 痛苦无法形容, 不断悔恨自责。日夜哀哭, 忏悔所犯罪孽, 像这样辛苦三个月后。听到空中有声音说: “你没有禅行, 不可度脱。只要吃了长松, 就能除病成仙。”普明虽然庆幸欢欣, 却又自恨不知长松在什么地方。更加恳切悲恻地祷告, 又过了七天, 空中的声音告诉他:长松就在你的庵前, 形状颜色如此这般。普明依言取上服用, 身上的烂疮就痊愈了, 并感到神气轻明。武则天永昌元年八月, 辞别朋友时, 一一说了以上的事, 羽化登仙走了。


千百年来,文殊菩萨显应的事迹,留给后人无尽的启发,我们应该用文殊菩萨的平等心、慈悲心无分别地对待一切,文殊菩萨无处不在,若能够把别人都看成佛菩萨,就一定不会错过见文殊菩萨的机会。



图片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未见其人,先闻其德 | 虚空藏菩萨传(一)
· 受菩萨戒最大的回报
· 虚云老和尚:一念觉 一念迷
· 如何科学吃素?您有一份专业级蔬食指南请查收
· 为什么念佛要念到梦里去?
· 破漏的房舍,已经修好了吗?
· 修行如何训练定力?
· 如摩尼珠之宝藏丨地藏菩萨传(四)
· 怎样才能见到佛菩萨?
· 【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如地藏王菩萨一样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 恭迎地藏菩萨圣诞|| 利益现世及历生父母(转发功德无量)
· 不和别人比,只求自心安
· 高僧大德忆长老——虚云老和尚圣诞纪念日
· 孝亲报恩月最后一天,恭逢地藏王菩萨圣诞〡见闻瞻礼,增福无量
· 恭迎 | 农历七月二十九 地藏菩萨圣诞(孝亲报恩月最后一天,为历生父母多行善事)
· 满愿第一丨地藏菩萨传(三)
· 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孝亲报恩月最后一天】
·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 印光大师:不可用通途教理,衡量净土法门
· 少事是福,多心即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