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受菩萨戒的前提

2022-08-30 00:0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果我们学佛是为了求解脱的话,那一定要发广大的愿,令我们过去的父母也能解脱。所以,自己趋向解脱,也会想到父母,会想到一切有缘众生皆为过去父母,不忍心他们在轮回中受苦,就会发更广大的心,菩提心就会自然而然地生起来。


做菩萨不分老小,但是要自己争取。平时我们为什么要广泛闻思?因为受菩萨戒的一个前提就是愿意做菩萨,第二就是发菩提心。


平时我们听闻大乘经典,都是要有菩提心的,因为里面都含摄着菩提心的教法。“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这就是发菩提心的内容。一切诸佛菩萨已学,我今天也发菩提心,勤勉地去学习菩萨的所有学处,终究我也能成为菩萨、成为佛。


图片



图片


受了菩萨戒,就成为菩萨了,菩萨积累资粮是为了成佛,是为了广度一切众生。同样做义工,如果动机是为了一切众生解脱,是为了成佛,这个行为所产生的功德就是不同的;如果以自私自利的心来做,那就是自私自利的一份力量。


要求菩萨戒,最圆满的就是亲自在佛菩萨面前受,当下就得上品戒体;还有一种,就是在佛菩萨授过菩萨戒的戒子面前受。比如在佛陀的时代,佛陀虽然没有亲自给你授,但是佛陀的菩萨弟子来给你授戒,当下也得中品戒体;如果像现在这样,佛菩萨都涅槃了,我们也不能看到,但世间还传承着具足菩萨戒的僧宝,他来给你授的话,至少可以得下品戒体。如果你的菩提心发得很广大,有一些空性的功德,在这样的时代也可以获上品戒。


所以,有现前的僧宝授戒,一定得戒体,不管上、中、下的。


图片


如果一千里路之内没有出家人,没有具菩萨戒的僧众,你也想受菩萨戒,那只有在佛像面前自誓受戒,这是佛陀开许的。但是要拜忏,要求佛菩萨示现,一定要有相好,有瑞相才代表得戒。至少要拜七天,如果七天内不见相好,就再增加七天,乃至四十九天,乃至一年,最终求下来之后,得相好了,说明可以得戒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自誓受戒,只要在你的师父面前求,不需要见相好,一定得戒,因为这来自于你的师父的传承。


我们自己要准备好,

向过去菩萨学,

向现在菩萨学,

向未来菩萨学,

我要为法界一切如母有情

究竟成佛而发起菩提心。

在天地间发起这样的心,

受菩萨戒的前提就具足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地藏经》里,祂屡次平凡的化现,是最深情的隐瞒

图片

佛教的生命境界

图片

“荣耀众德”,让人性之光温暖彼此

图片

佛教修行的目的

图片

佛弟子的根本学处

图片

高僧故事 | 五台山“佛门鲁班”妙峰禅师

图片

佛教为什么不提倡神通?

图片

【清凉剧场】当丰干禅师遇到文殊菩萨

图片

佛的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是福

图片

慈悲之语〡读诵此咒,可消除罪业,往生极乐净土

图片

珍惜有暇的此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头顶如意宝珠丨虚空藏菩萨传(三)
· 老人修行的好处
· 八月初三——六祖惠能大师圆寂纪念日
· 这五样东西再多都不要!
· 六祖惠能大师圆寂日〡大师留下的这些偈颂,句句直指人心
· 向上菩提路,度生作津梁
· 动画电影《长寿王》告诉我们的道理
· 你愿意接受三宝的服务吗?
· 方便行境 | 虚空藏菩萨传(二)
· 七月最后一天|地藏会启增福慧,慈孝门开报亲恩
· 这种业力,靠神通和福报都救不了
· 《清凉山志》文殊菩萨显应篇(四)
· 吴越王钱俶的菩萨精神
· 未见其人,先闻其德 | 虚空藏菩萨传(一)
· 受菩萨戒最大的回报
· 虚云老和尚:一念觉 一念迷
· 如何科学吃素?您有一份专业级蔬食指南请查收
· 为什么念佛要念到梦里去?
· 破漏的房舍,已经修好了吗?
· 修行如何训练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