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苦之间,去深刻地看这颗修行的心

2022-08-31 21:3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正念

ZHENG

NIAN










祖师讲修行叫“用功办道”,所以当身心困顿的时候,我们要提起正念,用过去祖师的话来说,“打瞌睡的是谁?”、“昏沉的是谁?”、“累的是谁?”


在佛法的修行中,筋骨的劳苦也是一种生命经历,在舒适与不舒适之间,会更深刻地去看这颗修行的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广钦老和尚锻炼徒弟就是这样的,大家为了建设寺院,白天忙晚上忙,忙到半夜里,大家都很疲累了,老和尚还把洋钉都倒出来,大大小小混在一起,让弟子们捡洋钉,再分类。老和尚说,“你们每个人死的时候比这个更累,我现在就是训练你们提起正念。”


没有广钦老和尚这样的威德,是不能用这样的大方便来调化弟子的。这一个事情就会让大家一辈子去思考,在任何累的时候都会提起正念,而不是在疲累的时候去皈依床。有了这样一个正念,何时何地都会得法的受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每一个道场都是佛陀在人间慈悲的化现;

每一个道场都有如佛一样的大善知识;

每一个道场都有非常精进、非常清净庄严的善友菩萨;

每一个道场都是我们的皈依境。

无论我们去到哪里,

都要谦卑地以三宝弟子自居,

都要把三宝作为我们的皈依处,

把僧团作为我们的和合处。











这几天我也是结合学戒的内容,发现受菩萨戒的时候,最重要的地方是“四不坏信”。(所谓四不坏信,就是指归依于三宝的同时也要归依于戒,对于“佛、法、僧、戒”四个法能信受不疑、奉行修持的人,就是具足四不坏信者。)包括安居受筹的时候,叫“金刚无碍解脱筹”,为什么受个筹就是金刚呢?因为这个仪式就是解脱的。你受的不是筹,这是佛陀的仪式。只要你遵循佛陀的仪式,这个就是金刚,就是解脱。包括僧团在羯磨的时候,也是解脱。


现在,如来教法还在这里,我们对佛菩萨也有坚定的信心,能精进修行,还能够克服我们的惰性和习气,突破生理上的局限、狭隘及对生死的依赖,这就是佛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逆缘,固然能检验我们的道心,但是我们更要警惕世间的荣耀。我们要像鸵鸟一样,一心扎在佛法里,把身体留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只有天天努力着佛法的行持,才能够去超越娑婆世界的无常。


佛陀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经律论,我们学习任何一个,都是在忆佛念佛,都是跟佛陀在一起。念佛不妨碍学教,持戒不妨碍念佛。持戒的当下就是念佛,我们要有这样一种知见。


戒律是佛陀特有的一种灌顶,如果我们有了信仰,有了知见,有了目标,我们就可以在广博的佛法大海里,慢慢地、次第地去饮用这些甘露。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茶香慧日寺】如何理解三皈体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一)|初释经题
· 懂得无常,更懂得珍惜
· 终身修学的纲要
· 念佛第一乐
· 圆瑛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十一)
· 改变命运的关键
· 宣说衪的名号,大地六种震动 | 除盖障菩萨传(一)
· 佛讲的话,我们领悟了多少?
· 修养身心,这8点要做到位
· 若见园苑时,愿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日诵净行品77愿
· 求受菩萨戒的前提
· (明)宝华山见月律师《一梦漫言》(十)
· 让生命具有谦卑的姿态
· 头顶如意宝珠丨虚空藏菩萨传(三)
· 老人修行的好处
· 八月初三——六祖惠能大师圆寂纪念日
· 这五样东西再多都不要!
· 六祖惠能大师圆寂日〡大师留下的这些偈颂,句句直指人心
· 向上菩提路,度生作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