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六十八集(二)
结论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六十八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46:10
结论
圆教是不思议境界,若用分别意识去研究圆教,不可能彻底明白,即使研究得明白了,也还是无用。那么怎样才可以真正明白呢?依从前祖师所说,有三种方法,能够运用这三种方法,就保证可以真正明白圆教。
哪三种方法呢?一是阅经,二是参禅,三是念佛。
第一、阅经的方法:端身正坐,开经阅读,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这样,利根的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钝根的人,也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 《天台宗纲要》原文
这里静权长老很简洁地把重点都讲出来了,“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这就好像亲自在灵山会上一样。
所以我师父阅《法华经》的时候都是披着大红袈裟的,点香净室,甚至有时候把门都关起来。我在师父身边的时候,师父已经读了超过三千部《法华经》了。天台宗的阅经,就是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
第二、参禅的方法:
放下一切闲思妄想,凡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一切不管,只是要求明白己脚跟下事。举起一则话头穷参力究,拼一生做一个呆汉,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六十年,不到彻底大悟,决不休止。这样的参究,忽然一天冷灰豆爆,豁尔开悟,圆教妙理,便彻底彰显。达摩大师所说:“外绝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便是这个方法。即使参究一生,还是没有开悟,那么他生一出头来,一定智慧猛利,一闻千悟。
第三、念佛的方法:
老实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捏怪,不欲速,不得少为足,不寻义路,不求见圣境,不问得一心不得一心,蓦直念去,只要信真愿切,就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圆教妙理,彻底洞明。即使不能马上开悟,只要能生西方,见佛闻法,决定开悟,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参禅的人指望学教,明一点理路;学教的人指望禅堂里能够澄澈心地,放下妄想。但实际上禅堂里要有开悟的人,大家参禅才有希望的。我们说出家容易遇师难,参禅容易,遇明眼人难,开悟的人才会让你真正地证悟中观究竟的义理。
圆教的不思议境界,若用分别意识去研究,是不可能彻底明白的。实际上还是要找到善知识,要找到明白的人。
就像我师父一样,他老人家没跟我讲过天台宗,没有跟我提过一次“一心三观、一念三千”,连“教观总持”这么重要的天台宗术语都没讲过。但是他的修行、心行,实实在在的是对我们的身教。比如师父上了车之后,定下来,车在开动了,师父的眼神还是定定的。不管世界怎么变,师父的神是不会变的,一直安住在不动的状态,遇到事也是安闲自在。所以修行要有证悟者带着,这是佛法最关键的。
第二个,参禅。实际上也是要依止开悟的人。比如我每次去亲近静慧长老,他老人家都要强调让我好好地亲近我师父,说我师父是难得的得道高僧。像丛山长老、道生老和尚、静慧长老、悟公上人,都是一心一意亲近静权长老,十几年学教的。我们现在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浮光掠影地学一下跟沉下心来学个十年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师父说,做事就是要发长远心,一做十年地去做。
住道场也是的,一住住十年;学教也是这样的,一门深入地学;参禅也是这样,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六十年。所以参禅也有这样的说法,“此生不开悟,来生还来坐”。
包括虚云老和尚也提醒大家,要念阿弥陀佛,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利根的人当然是很厉害的,从禅宗本身来说,禅宗是利根的人学的。对法门来说,禅门里大家都用功办道,确实是能打破所有的妄想。
扩展学习资料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