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实修,是要老老实实从基础开始的

2022-04-12 21:43:00 发布: 人气:4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六十七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40:47


图片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六十七集(二)

结论



图片

结论


以上把藏、通、别、圆四教的教义,约略地叙述过了。这里虽同时举出藏、通、别、圆四教,并不是四教并重,其归重实在圆教。既以圆教为重,那么就只谈圆教好了,何必又要兼谈前三教呢?

这有两层道理,第一、谈前三教,正是做圆教的阶梯。因为圆教的教法、谛理、观行、果德,都极精深微妙,若不谈前三教,便谈圆教,就会令人不易明白。必须先谈前三教,然后再谈圆教,那么圆教的教法、谛理、观行、果德,才能彻底弄清楚。举劣所以显胜,烘云所以托月,为了这个道理,所以必须同时并谈四教。

第二、谈前三教所以防止迂曲,谈圆教所以直示正途。若只谈圆教,不得意的人,会落入藏、通、别三教之中而不自知。现在先谈前三教,令人明白这些虽是佛法,但都是迂曲的路,不是通途大道。后谈圆教,令人明白这才是唯一的通途大道。为了这个道理,所以必须同时并谈四教。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图片



佛陀在《妙法莲华经》中无量地赞叹《法华经》的功德。众生都喜欢果,但实际上要明白《法华经》是不容易的,所以“不悟法华转,悟了转法华”,“读经千遍,不如解经一字”,这个解很重要。教理行证,这个理是需要去悟的。


藏、通、别、圆,特别是圆教的功德确实很殊胜,我们能够尽力地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但是真正要能做到的,实际上是要从藏教学起。比如,实实在在地修起一个无常观,深入地去把无常的理学透的,要学到真正的无常心能生起来。


如果不从藏教的基础修起,不破我执、我见的话,那么越是修自己喜欢的殊胜的法,越喜欢,越满足自我需求,实际上离着魔越近。从魔掌中跳出来是需要从五蕴魔、烦恼魔和生死魔超出去的,就连天台智者大师也不例外,他也要修这些法,也有一个降魔的过程 。


就像一个人想用财富救济别人,那他首先就要是一个拥有财富的人。我们如果连这个脆弱的我都没有突破过去,没有真正地看到这个“我”是假的,没有从假入空,那就谈不上后面的从空入假了。从空入假本身就是行菩萨道,没有前面的基础,靠什么行菩萨道?又将众生引向什么地方呢?



图片
图片




所以佛陀在《地藏十轮经》里就讲到,不能乱佛法次第。我们现在学习《天台宗纲要》只不过是知识性的了解,还谈不上真正的实修,实际上藏教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更对我们的机。


这一生我们好不容易才遇到佛法,如果再颟顸佛性、儱侗真如,跟我们想像的现实是差距很远的。众生界都有菩萨,但是菩萨不是多数,而且在娑婆世界都显凡夫相,凡夫是这个世界的特色,五浊是这个世界的主流。


所以学了这个之后,我们再念佛,尤其有了一点点圆教的这种心,以不思议理性去念,确实是不一样的。但是要有惭愧心,还要花很多的精力放在修藏教上。


如果你真正地证悟了圆教的见,那当然不要紧了,圆教见涵盖前面的别、通和藏,这叫通,否则就是大妄语,再也不可能通了。所以修学的时候,要老老实实的。





FORIQINGLIANG

扩展学习资料



向上滑动阅览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普贤菩萨摩诃萨。汝乃于过去世来久远。值遇诸佛如来微尘数微尘数阿僧祇劫。等如虚空供养无数如来菩萨说不可尽。是故如来问于普贤。汝当应知往昔已前。过于无量佛刹世界空劫之中。汝曾见闻毗卢遮那如来出世之时遇佛闻法。佛说金刚秘密甚深法藏。是谁为首与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缘觉声闻四部众等。及此会中大菩萨摩诃萨者。先世已来是谁为师作于导首。令发菩提之心引化成佛。普贤菩萨闻如来语承世尊言。即从座起向佛作礼。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曾往昔过去世时得值得遇毗卢遮那如来说。过去世时、久远已前未有佛时。有曼殊室利大士菩萨。出世教化无量微尘数说不可尽一切众生。令发菩提之心。修金刚三密三摩地尽当成佛。又更尔时曼殊室利。其时便于大会众中。当自发誓广弘大愿。愿我心等虚空遍周法界。如太空中法界无尽。我则当自尽其志力。广度苍生无有休歇。曼殊室利大士菩萨。则向大众之中发大音声告言。诸仁者谁能与我同愿同行。能承我愿与我为子绍继我法。我则为说大乘瑜伽金刚秘密圣性三摩地成等正觉无上菩提广大因缘。令行菩萨道接引有情。更相运度得成佛果。忽然登时从此众中。出五大仁者大丈夫。来向佛前头面礼敬世尊足已。则当其时发大声言。我能依此曼殊室利菩萨。能发大愿大行广度众生。心同虚空亦无休歇。则当是时曼殊室利菩萨告言。大士善男子。汝等五仁大丈夫。能共吾发行同愿。心等虚空法界无尽。能发广弘大愿之行。救度一切有情众生得成正觉者。汝则真是吾子。吾即与汝五仁之者同其心故。广度苍生尽未来际。五仁大丈夫答言。我等五仁总同曼殊愿故。曼殊室利则为与五仁者大丈夫。安立名字故。是时五大仁者。依此名号趣入菩提。云何名为五仁者大丈夫安立名号。一者名曰毗卢遮那 二者名曰阿閦 三者名曰宝生 四者名曰观自在王 五者名曰不空成就。


是故五仁者大丈夫立其名号故已。其时五仁者便配五方各住一处。金刚性海三摩地世界。导引有情教化苍生。是故如此。又五仁者重启曼殊室利菩萨告言。大士仁者与我说一切诸法及说我心。有真如根本清净自性。二种法者为有为无。大士仁者曼殊室利答言亦有亦无。云何二法亦有亦无。则是第一亦有者。复有二种之义。云何为二种之义。一者我执二者法执。执法执我者。我执法执二义。即于我法之中。而能有障有碍。则能于其情性。遍计所执及一切处。则是慧性不能明彻自在用故。二者无我执无法执二义。若菩萨不执我法二义。则于我法之中通达无碍。即无遍计所执性。则得慧性明彻自在用故。第二亦无者复有二种之义。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二者心有根本自性清净。云何一者心真如。为执真如作有为相。即自执着我性根本。自性垢故不得清净。于一切处有障有碍。则生烦恼贪嗔痴故。任运系缚处处生灭我性苦故。云何二者心有根本自性清净。为自性本来寂静无障无碍。则真如无为遍一切处与根本自性清净性同空故。是以性等真如根本清净。自性同体圣性空故。无缚无解毕竟清净。性体寂静故。是故五仁者大丈夫。见闻说以无上菩提正真妙法。心大欢喜即起作礼。顶戴大士曼殊室利菩萨足。又则五仁者更重咨启大士曼殊室利菩萨大士。仁者更亦为我重说。我身之中心性。及与大士菩萨曼殊室利。并与一切众生。心性妙智等同一性不。大士菩萨曼殊室利答言。吾与汝五仁者及一切众生心性。等同一体无有别异。净如琉璃内外明彻。无有增减悉同清净。是故善男子汝当谛信。吾今与汝五仁者重再实说。是故汝等心性智慧。及一切众生与吾无异。又大士曼殊室利言语五仁者。佛说我心无主身亦无所。名曰摩诃金刚般若波罗蜜多。为身心性具足一切法。亦等同于如来智身法身。何以故身如性相同体无别。常住首楞严三昧性三摩地。性净清彻。是故如来说。善男子亦复如是。如汝五仁大丈夫便立其名号者。则得随名解说于意云何。一者大丈夫名曰毗卢遮那。身心清净性智菩提得圆满是。二者大丈夫名曰阿閦。身心无动性亦无相。大圜镜智菩提圜通是。三者大丈夫名曰宝生。身心平等性智菩提一静一性是。四者大丈夫名曰观自在王。身心清净妙观察智。圣慧通达金刚菩提是。五者大丈夫。名曰不空成就。身心智量性等虚空形同法界。圣性圣慧成所作智。自在神通悉地成就一切菩提解脱是。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

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五

大广智不空译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图片

相关文章
· 虚云老和尚:不被境转不容易需下一番苦心
· 一念之间,凡圣两边
· 百年菩提,行愿无尽|禅宗尊宿本焕长老圆寂纪念日
· 【智慧禅茶】一杯茶里的修行之道
· 法,是很难得的
· 远离末法状态
· 【佛教故事】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身虽苦而心不苦”
· 【绍云老和尚】为什么极乐世界也不好去呢
· 安住平凡,即不凡
· 你是不是那个知音人【嬉皮士的祖师爷】| International 推广片
· 在三界的程序里,儒释道扮演了什么角色?
· 此刻,你就是宗亲眷属的救护处
· 破无明,需要善知识
· 佛教修行的积极性
· 让世界因你的改变充满希望 光明和温暖
· 你是不是那个知音人【嬉皮士的祖师爷】| 环球推广片
· 【光明遍照】一个能消业障的咒语
· 克服修行的两大障碍有诀窍
· 防患于未“燃” 古文殊寺多措并举防火演练,筑牢防火安全屏障
· 如果得到了寂静的轻安,你还愿意再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