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六十六集(二)
圆教
(六)十乘观法
1.观不思议境
2. 真正发菩提心
3. 善巧安心止观
4. 破法遍
5. 识通塞
6. 道品调适
7. 对治助开
8. 知位次
9. 能安忍
10. 离法爱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六十六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53:01
(六)十乘观法
第九、能安忍。
既已明知位次,再能安忍内生的逆缘,便可以从五品位,进入十信位。内生的逆缘是烦恼业等,从内来破,当用内三术对治,便是观烦恼等业当体即空、即假、即中。能用这内三术,决定可以对治内生的逆缘。要从五品位进入十信位,对治内生的逆缘,是极为重要的事。
第十、离法爱
已修观不思议境乃至能安忍的九法,应可从五品位,进入十信,而登圆教初住。
在十信相似位中,得六根互用的功德,如眼根能作耳、鼻、舌、身、意的五根佛事,耳根也能作眼、鼻、舌、身、意的五根佛事,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各各能作其他五根的佛事,这是六根互用。
又初信破见惑,七信破思惑,十信破尘沙惑。若爱著这十信相似位的功德,不求胜进,便不得进登初住,名为顶堕。虽名为堕,其实也不会再堕落到凡夫、二乘位去,不过,没有进步,便名为堕。犹如帆船,中途风息,不进不退,名为顶堕。若破法爱,便登初住,分身百界,示现成佛。所谓“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有功德,唯佛能知。
--- 《天台宗纲要》原文
这个已修观不思议境乃至能安忍的九法,已经很厉害了,“应可从五品位进入十信,而登圆教初住”,这里从十信相似位中讲了十信位的功德,能够六根互用还了得。
《法华经》就讲到很多六根互用的内容,所以哪里埋着金银财宝,哪里有先佛留下的法宝,这地方有什么因缘,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以清净肉眼,就会得无碍的见。
但是我们得六根互用了,有时候会贪执在里面,虽然也不会堕落到小乘和凡夫地里,但是进取心的力量就小了,就不思进步了,不进步也是一种堕落。
六根互用
-FORIQINGLIANG-
(六)十乘观法
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此破四十二品无明,证四十二分法身,登妙觉位,这都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教中所论进修次第,乃是从凡夫地到初住位所用。初住已去,就不需要再用这些方法了。
--- 《天台宗纲要》原文
从登初住,每一住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此破四十二分无明,证四十二分法身,登妙觉位,这属于法身大士的境界。
虽然从顶上来看,众生有无明,但是藏教还不提无明,只说见惑、思惑,到了通教才讲到无明,也只讲到尘沙惑,到了别教才真正地讲到无明。从圆教的角度来看,众生的无明乃法界体性,从法性上说是不动不摇的,法性身是不需要证的。就像本觉一样,从理上都是具足的,本觉就叫理即佛。所以我们放生的时候也说,“无明无性,本是诸佛不动之体。”这是从圆教的角度讲的,无明无性实际上是指法性身。
当破阿赖耶识里的无明成法身的时候,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的时候,还要转众生的根本无明为法界体性智,这是从圆教上讲的,众生皆可度。实际上这跟本觉、理即佛是比较像的,但是我们要修的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说,法界体性智是需要去悟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需要去证的。
就像本觉一样,本觉要不要证?不需要的,本觉在理上就是具足的,始觉是要去修的。就好像法身一样,从法身的角度来说,法身是不是遍一切处?是不是也遍众生处?是的。法身实际上从理上是周遍的。
法身周遍
-FORIQINGLIANG-
所以法身德称为性德,般若德和解脱德才是修德。破无明、证法身属于修德,这是需要去修证的,但是法界体性智、法性身,这是要去悟的,这正是众生得度的主要因缘。
所以说众生可不可以度?可以度的。因为众生都有这个基因,诸佛的法身是遍一切处的,在众生分上也不减,只是众生迷而不觉。虽然迷而不觉,但无明的本性就是法界体性,所以无明不是实有法,只不过缺少觉照而已。觉悟到了,它就是妙。不觉悟,就是呆呆的轮回法,甚至是苦,具有逼迫性;是集,具有感召性,轮回就是从这里来的。
所以无明起惑业,惑业感轮回,就像三个发动机一样。轮回图就是一个贪嗔痴,痴就贪,贪就嗔,嗔就痴,六道就这样转起来了。
那无明能不能破?能破。无明是一定的吗?不是一定的。靠什么破?需要大因缘。什么是大因缘?善知识者,是大因缘。
FORIQINGLIANG
剃度的时候念三皈依:皈依佛,得菩提,道心常不退;皈依法,萨般若,得大总持门;皈依僧,息争论,同入和合海。为什么皈依佛得菩提?因为我们的道心常不退。道心不退靠什么?皈依法,萨般若,得大总持门。总持就是于一法中具一切法,否则散修八百辈子也修不完的。皈依僧,息争论,同入和合海。“息争论”就是大家在一起要和合,在出家人的戒律里就有“同一师学,如水乳合”。实际上,出家的时候念的三皈依就是窍诀,这就是秘密修的。
大乘是什么乘?看发心的,不是说修了多少殊胜的法。我们呢?不要说二乘的发心了,我们现在连出离心都没有,如果没有出离心,修了再多殊胜的法,还是落在了世间法上面,最后取的却是很低的境界。
有时候助念也是这样的。不管这个去世的人学佛不学佛,遇到一个会念佛的人给他助念,那这个人的福报是很大的。比如一个声闻乘的人入寂灭了,如果有声闻果位的人来送他一程,对他也是有用的,如果是一个大乘菩萨来送他呢?那更有用了。大善知识就能让他从寂灭定里出来,进入更甚深的菩萨的见地,或者是大圆满的见。有的人一旦入了声闻乘的偏空寂灭的定里,他不知道自己死了,一入定就可以很久的,大善知识就会提醒他,不能在这个频道里,让他调到更高的频道上去。所以助道因缘很重要的。
我们天天听经闻法也是这样的,这样大家就不会走弯路。否则,一旦走一个弯路,百千万亿年就过去了。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